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滒淖的意思、滒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滒淖的解释

黏稠。《淮南子·兵略训》:“道之浸洽,滒淖纤微,无所不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滒淖”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液体或物质的黏稠、湿润、泥泞的状态。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古籍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黏稠湿润状

    “滒淖”指物体(尤指液体或半流体)质地黏稠、湿润、滑腻的状态。如《说文解字注》释“滒”为“多汁”,段玉裁注:“谓汁之稠浊也”;“淖”则指泥沼、泥泞。二字连用强调黏滞多湿、不易流动的特性 。

  2. 引申为混乱或污浊

    部分古籍中,“滒淖”隐喻环境或局面的混乱污浊。如《淮南子·原道训》以“甚淖而滒”形容混沌未分的自然状态,暗含无序而黏稠的意象 。


二、单字解析

  1. 滒(gē)

    • 《说文解字》:“滒,多汁也。”
    • 《广韵》:“滒,濡甚。”

      核心义:液体稠厚、过度湿润。

  2. 淖(nào)

    • 《说文解字》:“淖,泥也。”
    • 《玉篇》:“淖,泥淖。”

      核心义:泥泞、深泥。

组合义:二字叠加强化黏稠泥泞、湿滑难行的物理状态 。


三、古籍用例

  1. 《淮南子·原道训》

    “夫道者……甚淖而滒,甚纤而微。”

    此处以“淖滒”形容“道”的混沌未分、黏稠无定之态,体现其无形而蕴含生机的特性 。

  2. 《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注“滒”字:“谓如饧粥之稠者”,以粥的黏稠类比其质感 。


四、现代使用与同义词

现代汉语中“滒淖”极少使用,多见于研究古代文献或方言。其近义词包括:


五、学术参考

  1. 许慎(汉)撰,段玉裁(清)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 刘安(汉)编,《淮南子》,中华书局,2012年。
  3.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1994年。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为文献名称及出版社,符合学术引用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滒淖”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拼音与注音

2.基本释义

意为“黏稠”,多用于描述液体或物质的质地,强调其浓稠、不易流动的特性。例如《淮南子·兵略训》中“道之浸洽,滒淖纤微,无所不在”,用“滒淖”形容道的渗透性即使面对黏稠细微之物也能无所不至、。

3.出处与例句

4.用法说明

5.补充信息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籍《淮南子》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爱国一家本望愊愊笔大如椽不武不知甘苦长浪赤剥剥崇丽邨舍迨及戴目蹈爨大盆地滇滇掉罄钓翁兜络杜鹃花蠹政害民二次回路港澳干了高举共奉祼玉诡更过笋呼弄讲隙讦忤浸槽觐见绩女进贤拔能拘维考正空名告身空穴来风浪痕鸾阁冒占猛氏妙龄女郎弥合摸不着扭搭偏絃迁蹇乔作衙清谈生银士习书素苏醒特任晚渡猥茸诬讬诡挂絃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