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孤弦。 晋 陆机 《文赋》:“譬偏絃之独张,含清唱而靡应。” 卷盦 《<蔽庐丛志>序》:“比来尘网荆榛,偏絃奏响,国学凌迟,不絶如带。”
“偏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解释如下:
拼音与注音
拼音为piān xián,注音为ㄆㄧㄢ ㄒㄧㄢˊ。
词义解析
根据词典解释,“偏絃”意为“孤弦”,可理解为单独的琴弦,或比喻脱离整体、独立存在的弦音。其中“偏”有偏离、单独之意,“絃”即琴弦,组合后可能引申为孤寂、不协调的意象。
该词较为罕见,可能用于文学或音乐相关的语境中,例如:
由于现有资料有限(仅提供释义),该词的具体出处及古籍用例暂未明确,建议结合具体语境进一步分析其含义。
偏絃(piān xián)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古代乐器琴(qín)的一种琴弦。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在古代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琴的弦按照采用的材质和音调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偏絃就是其中一种。
偏絃的拆分部首是糸(mì,丝部)和糸(mí,绳部),其中一个有两笔,另一个有三笔。
偏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源于古琴的构造。古琴有七根弦,其中六根为主弦,一根为偏絃。偏絃与其他主弦的音调不同,起到与主音形成和谐及丰富音色的作用。
在繁体中,偏絃的写法为「偏弦」,与简体中的写法有所不同。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絃」这个字在《说文解字》中的写法是「綅」,由糸(mì)和串(chuàn)两个部首构成。
1. 他手指在偏絃上轻轻滑动,悠扬的音色填满了整个房间。
2. 学习弹奏古琴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调整偏絃的音准。
1. 偏向(piān xiàng):指朝着一方倾斜,有倾向性。
2. 絃乐(xián yuè):指以弦乐器为主的音乐。
3. 絃索(xián suǒ):指用细绳、细线编织起来的索道。
近义词:弦(xián)、丝弦(sī xián)。
反义词:主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