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格律诗的意思、格律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格律诗的解释

诗体的一种。通常指五言或七言的律诗、绝句和排律。因其句数、字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等都有一定的规则,故称格律诗。格律诗产生于 南朝 齐 ,至 唐 代发展成熟,直至近代一直为我国诗坛的主要诗体。因其区别于古诗,又称近体诗或今体诗。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格律诗,又称近体诗或今体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严谨形式,成熟于唐代,并在后世占据重要地位。以下是其核心特征的详细解析:

一、定义与起源

格律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与古体诗相对。其起源可追溯至南朝齐梁时期,文人开始探索声韵规范化,至唐代发展成熟。名称中的“格律”指创作时需遵循的格式与音律规则,包括字数、平仄、对仗和押韵四大要素。

二、核心结构特点

  1. 分类与句式

    • 分为绝句(四句)和律诗(八句),超过八句的称排律。
    • 每句字数固定,多为五言或七言。
  2. 声韵规则

    • 平仄交替:诗句中平声(现代汉语中的阴平、阳平)与仄声(上声、去声及古入声)需按固定规律交替,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押平声韵:需一韵到底,偶数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3. 对仗要求

    • 律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必须对仗,要求工整;绝句可不对仗。
    • 特殊变体如“偷春格”(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亦存在。

三、与古体诗的区别

对比维度 格律诗(近体诗) 古体诗
句法 五言或七言,句数固定 字数、句数不限,可杂言
用韵 一韵到底,押平声韵 可换韵,押平仄韵均可
平仄 严格遵循平仄规则 无固定要求
对仗 律诗需中间两联对仗 无强制要求

(参考)

四、代表诗人与作品

唐代是格律诗的巅峰时期,代表诗人包括李白(《早发白帝城》)、杜甫(《登高》)、王维等,名作如《从军行》《出塞》等均体现了严格的格律要求。

五、其他形式

除绝句和律诗外,词、曲等因有固定字数、句式及押韵规则,也被视为广义的格律诗。

通过上述规则,格律诗实现了形式与音韵的高度统一,成为中华古典诗歌的典范。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作品或创作技巧,可参考相关权威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格律诗》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格律诗是一种传统文学形式,指的是按照特定的格式和规则进行创作的诗歌。它要求诗的内容和结构符合特定的要求,如字数、韵脚、音律等。格律诗在中国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在古代被广泛创作和赏析。 拆分部首和笔画: 格 (部首: 艹, 笔画: 10) 律 (部首: 彳, 笔画: 8) 诗 (部首: 讠, 笔画: 7) 来源: 格律诗一词源自于汉代,最初是指古代韵文的规定和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格律诗逐渐演变为一种特定形式的文学创作。 繁体: 格律詩 古时候汉字写法: 格律詩 例句: 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有一句格律诗:「短篱外、新荷涨碧盖。」这句诗体现了格律诗的特点,具有严格的结构和韵律。 组词: 格律、诗集、诗歌、律诗、格律体、诗人等 近义词: 格律诗的近义词包括韵文诗、定型诗、固定诗等。 反义词: 格律诗的反义词是自由诗,它不受格律的限制,诗人可以随意发挥创作。

别人正在浏览...

阿曼褊乏别出心裁柄任磻磎操畅吃恼逮至丹浦电椅迭暴低眉短叹长吁遁迹空门杜仪恩军絓误古代东方贵本家国之四维海燕皓夜銗筩圂腴交赊解惰解剖麻雀荆王精曜镌裁裾礁科筭孔方浪人剑六地离易隆眇蓩蓩毛遂堕井民礼鸟面鹄形敲榜妾妃仁勇圣姿属别水绿説服竦讋宿墨孙康映雪天泽铁水徒政隈嵎蚊蜹无文襄理惜春鸟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