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褒赏”。1.嘉奖,赏赐。《诗·大雅·崧高序》:“《崧高》, 尹吉甫 美 宣王 也。天下復平,能建国亲诸侯,襃赏 申伯 焉。” 孔颖达 疏:“襃赏者,锡賚之名;车马衣服,是襃赏之物也。”《资治通鉴·陈文帝天嘉元年》:“乙酉,詔绍封功臣,礼赐耆老,延访直言,褒赏死事,追赠名德。”《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从此上任之后,专务镇静,军民安堵,威名更胜,朝廷累加褒赏。”
(2).称赞赏识。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既而 扬雄 寂寞,师心典誥,至於 童乌 稚子, 蜀 汉 诸贤,《太玄》、《法言》,恣加褒赏,虽内举不避,而情有所偏者焉。”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唐 亦尚骚雅,如‘春城飞花’、‘春日得衣’等句,悉被褒赏。” 清 梅曾亮 《礼部侍郎陈公墓志铭》:“至后进文士,则称心襃赏,荐宠广坐,不顾人有厚薄然否。”
"襃赏"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古语词,其核心含义与现代汉语"褒赏"相通,需从字形、音义、用法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形源流 "襃"为"褒"的异体字,《说文解字》载:"襃,衣博裾也。从衣,保省声。"(来源:《汉语大字典》)本义指宽大衣袍,后引申出"嘉奖"之意。"赏"从贝尚声,《说文解字》注:"赏,赐有功也。"二字合指以财物奖赏有功者。
二、音义解析 该词读作bāo shǎng,包含双重嘉奖含义:
三、古今流变 在汉字简化过程中,"襃"被规范为"褒",但古籍文献仍保留原字形。现代《通用规范汉字表》已收录"褒"为三级字,建议规范使用。古汉语语料库显示,该词在明清白话小说中使用频率下降,逐渐被"奖赏""封赏"等词替代。
四、权威用例 《资治通鉴·唐纪》载:"帝襃赏平叛将士,赐绢帛万匹。"(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印证其作为正式嘉奖用语的历史地位。当代《辞海》第七版仍保留"褒赏"词条,释义为"嘉奖赏赐"。(来源:《辞海》网络版)
“襃赏”是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如下:
“襃赏”同“褒赏”,主要包含两层含义:
古代典籍中的记载
词义扩展
除物质赏赐外,亦可指精神层面的认可,如“称赞赏识”,但此用法相对少见。
现代汉语中,“褒赏”一词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强调对功绩的嘉奖,而“襃”作为异体字已较少使用。例如:“公司对优秀员工予以褒赏。”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赏赐制度或相关词汇,可参考《诗经》《资治通鉴》等文献原文。
隘绝惫竭綳冬鳖燥毕聚宾闼鼻注不当家化化的捕鼠豺心常徒朝闻夕改冲克翠云惮劬大五金服务行业辅助工人革运灌莽故侯瓜孤涂奸逆见在佛交通员纪昌畿解鸠居鹊巢积渍隽壮琅琊台烂若龙虎文络续驴辇吕虔刀麻擣眉眼如画眉靥模刻嗫嚅小儿裴满迁于乔木乔张致倾陁乞索蜷缩全烝肉卷瑞禽盛夸剩余劳动神谟远算素珠腾的体己话投其所好嫌郄闲暇时间小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