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攻守同盟的意思、攻守同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攻守同盟的解释

(1)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alliance]∶原指国与国之间订立盟约,在战时联合进攻或防卫

(2) [pact to shield each other]∶现在常用来比喻当事人相互串通,互不揭发

你们订了攻守同盟吗?怎么都不肯说?

详细解释

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军事盟约,以求在行动上协调一致。后用以指同伙间的串通合作。 茅盾 《子夜》十八:“我们约他做攻守同盟,本想彼此提携。” 杨匡满 郭宝臣 《命运》:“他在厂里同战友们订了攻守同盟,回到家里就清理自己的信件、日记。”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攻守同盟”是一个汉语成语,具有双重含义,其解释需结合历史演变和现代语境综合理解。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起源与出处

最早见于清代文献,如梁启超《中国外交方针私议》和曾朴《孽海花》,描述国家间的军事合作。

三、核心含义

  1. 原义(中性)
    指国家之间缔结军事盟约,约定战时联合进攻或防御。例如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与韩国结盟。

  2. 现代引申义(贬义)
    现多指利益团体或犯罪者为掩盖问题而串通勾结、互不揭发的行为,例如共犯订立隐瞒协议。

四、使用场景

五、典型例句

清代曾朴《孽海花》:“何太真与彼立了攻守同盟的条约,恐将来难免争端。”

六、补充说明

该成语的语义演变反映了社会认知变化:从纯粹描述军事策略,逐渐衍生出对隐秘勾结行为的批判。使用时需注意语境中的褒贬倾向。

网络扩展解释二

攻守同盟:词义解释

《攻守同盟》是一个成语,指的是攻方和守方结成联盟,共同对抗外敌或共同达成某种目标。

拆分部首和笔画

「攻」的部首是「攴」,总共有15笔。

「守」的部首是「宀」,总共有12笔。

「同」的部首是「口」,总共有5笔。

「盟」的部首是「皿」,总共有9笔。

来源

《攻守同盟》成语最早见于中国古代的《孟子·公孙丑上》。其中,公孙丑说:“攻有攻于无攻也,有攻于有攻也。夫应有君攻,无君应攻,攻守无守者,如人之嫂也。《资治通鉴》所记则云:‘背两望之之达者出于苏建封之昏姓也。”

繁体

《攻守同盟》的繁体字是「攻守同盟」。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对应《攻守同盟》的汉字写法的具体情况,暂时无法找到确切的资料,但可以推测类似的写法会是「攻守共约」等。

例句

1. 我们应该攻守同盟,共同抵御外敌的进攻。

2. 在这场比赛中,攻方和守方达成了攻守同盟,以保持胜利的势态。

组词

1. 攻城掠地

2. 攻无不克

3. 守身如玉

4. 守望相助

近义词

1. 攻守合作

2. 攻防同盟

3. 攻守一体

反义词

1. 敌对对抗

2. 攻守相悖

3. 力不从心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