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鼎鬲的意思、鼎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鼎鬲的解释

鼎与鬲。泛指煮器。 唐 陆龟蒙 《食鱼》诗:“ 江 南春旱鱼无泽,岁晏未曾腥鼎鬲。” 宋 司马光 《旬虑十七韵呈同舍》诗:“蜚鸟开樊笼,跳鱼出鼎鬲。” 元 吾丘衍 《周秦刻石释音·郑樵石鼓音序》:“呜呼,鼎鬲远矣。世变风移,石鼓者,其立碑之渐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鼎鬲是古代中国两类重要炊器的组合称谓,分别指代鼎和鬲两种器物,其文化内涵与功能具有显著差异。

  1. 鼎的释义

    鼎为三足两耳的金属烹煮器,初为陶制,后演变为青铜材质。《说文解字》记载“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其形制庄重,常用于祭祀、宴飨等礼仪场合。商周时期,鼎成为礼器核心,象征权力与等级,如“天子九鼎”制度(来源:《汉语大词典》)。

  2. 鬲的释义

    鬲为袋状三足炊器,早期为陶制,后出现青铜制。《尔雅·释器》称“款足者谓之鬲”,其空心足设计可增大受热面积,多用于煮粥或羹汤。鬲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时期,功能侧重实用,后逐渐被釜取代(来源:《中国青铜器综论》)。

  3. 鼎鬲的文化关联

    二者虽同为炊具,但鼎侧重礼制象征,鬲偏向日常使用。考古学中“鼎鬲文化圈”概念指代以鼎、鬲为典型器物的区域文化差异,如中原地区重鬲,东南地区重鼎(来源:《商周考古》)。《诗经·卷耳》中“我姑酌彼金罍”间接反映鼎鬲在生活与祭祀中的并存。

注:本文释义综合古代文献与考古研究,引用来源为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学术专著。

网络扩展解释

“鼎鬲”是古代中国两种重要炊器的合称,主要功能为烹煮食物或祭祀礼器,具体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器物组合
    “鼎鬲”指鼎与鬲两类器具的统称。

    • 鼎:三足两耳,早期为陶制,后发展为青铜材质,用于煮肉或祭祀。
    • 鬲:形似鼎但三足中空(袋状),可增大受热面积,用于煮粥类流食。
  2. 功能与象征
    二者均属烹煮器,但用途略有差异。鼎逐渐演变为礼器,象征权力与等级(如“问鼎中原”);鬲则更偏向实用炊具。


二、历史演变与混合形态

  1. 鬲鼎(分裆鼎)
    商周时期出现一种混合型器物,称为“鬲鼎”或“分裆鼎”。其特征为:

    • 结构:上部似鼎(立耳、深腹),下部似鬲(分裆袋足)。
    • 用途:兼具鼎的祭祀功能与鬲的实用煮食特性。
  2. 发展脉络

    • 商代:鬲鼎分裆明显,常见兽面纹装饰(如商晚期的青铜兽面纹鬲鼎)。
    • 西周:分裆逐渐模糊,器型趋近普通鼎,最终与鼎合流。

三、文献中的文化意涵

古代文献常以“鼎鬲”泛指烹煮器具,并延伸至祭祀与生活场景。例如:


“鼎鬲”既可指鼎与鬲两类器物,也可特指商周时期的混合型鬲鼎。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物形制,可参考商晚期青铜兽面纹鬲鼎的考古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安谛帮腔本臧辩道碧晕菜地长暮弛绝畜恨刺儿头二灵二三子鹗书妨蔽风节夫子兵个别钩织官衫故弄玄虚寒虀憨生合成橡胶鸿勋晃朗火口湖茄房夹宣桀誖解逅巾额迥古老郎神良师益友黎献髦髿门下士命侣纳赂蹑屩担簦啓蕃青堂瓦舍起人撒髅鬙儿射生军赦事诛意食租守序肽键泰社天主国跳天灯铜锤吐绶鸡猥凡详度嚣会笑音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