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fat meat and fine grain]∶肥肉和细粮。泛指肥美的食物
膏粱之味。——《孟子·告子》
膏粱厚味
(2) [dandy;fop]∶借指富贵人家子弟
伯子常自矜荫籍之美,谓 王弘曰:“天下膏梁。唯使君与下官耳。——《宋书·荀伯子传》
寄言纨裤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红楼梦》
(1).肥美的食物。《国语·晋语七》:“夫膏粱之性难正也。” 韦昭 注:“膏,肉之肥者;粱,食之精者。”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王孙公子﹞鼻饜乎兰麝,口爽於膏粱。” 唐 刘禹锡 《武夫词》:“今来从军乐,跃马飫膏粱。” ********* 《奇迹》诗:“我不能不节省点,把藜藿权当作膏粱。”
(2).借指富贵人家及其后嗣。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二》:“诸侍中皆膏粱之餘,势家子弟,无宿德名儒可顾问者。”《晋书·范宁传》:“ 王 何 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十:“ 蔡京 诸孙,生长膏粱,不知稼穡。”《红楼梦》第三回:“寄言紈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膏粱"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本义溯源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明确指出,"膏"指动物脂肪,"粱"为优质粟米,二字合称特指肥肉与精粮(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补充说明,该词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国语·晋语》"夫膏粱之性难正也",原指贵族享用的精美膳食(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二、引申内涵
三、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该词保留双重属性:一方面指代珍馐美味,如《普通话基础方言词汇集》收录的"膏粱厚味";另一方面延续社会批判功能,《当代汉语语用学研究》显示,在媒体报道中多用于警示奢侈风气(来源:《当代汉语语用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膏粱”是汉语词汇,读音为gāo liáng,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具体解释
“膏”指肥肉,“粱”为精米(如小米或黍米),合称泛指肥美精细的食物。例如《国语·晋语七》提到“膏粱之性难正也”,韦昭注:“膏,肉之肥者;粱,食之精者。”。
引申用法
指富贵人家
晋代袁宏《后汉纪》用“膏粱之馀”代指权贵家族子弟。
如《红楼梦》中“寄言纨袴与膏粱”以“膏粱”隐喻贾宝玉这类富家公子。
衍生词汇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引用或扩展用例,可参考《国语》《红楼梦》等典籍。
白圜罢潞奔激变天账徧儛筚路褴褛敝帏补注成何体统陈景润传风春江出滞大牲點定粪堆封刃辅仁供贡攻略瓜萤鼓膜翰翮皡天合方氏鸿材鸿流后儿校点介电常数解龟金鸡消息积思坑家败业口角炎口蹄疫老亲娘猎者鸾阙蜜酒明晰暖宅跑龙套偏绝披带譬于绮船琴韵入合鋭器乳牸三焦撒嬴诗槊衰陋双职工讬舍枉禁物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