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学名词。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别下於三焦、膀胱。” 张守节 正义引《八十一难》:“三焦者,水穀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在心下下鬲,在胃上口也;中焦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也。下焦在脐下,当膀胱上口也。”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二折:“烘烘的烧五臟,火火的燎三焦。”
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的特有概念,属于六腑之一,其含义和功能可从以下维度解析: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并非具体的解剖器官,而是对人体躯干功能区域的划分。它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贯穿全身气机与水液代谢的通道。
上焦
中焦
下焦
形态争议:
核心作用:
三焦不通可能导致气滞、水液代谢紊乱,表现为水肿、消化不良或妇科疾病。中医常通过调理三焦经或相关穴位(如阳池、外关)改善症状。
三焦是中医理论中“整体观”的体现,虽无形却贯穿生命活动,其功能覆盖呼吸、消化、排泄等核心生理过程。需结合具体症状辩证施治,而非单纯对应解剖结构。
《三焦》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三个部首组成:火 (huǒ)部、鍾 (zhōng)部和卜 (bǔ)部,共计8画。
该词来源于《黄帝内经》中的医学理论,意指人体内的三个要害部位: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位于胸腔,主要功能是承接呼吸和排泄心肺脏的废气;中焦位于腹腔,主要功能是承接消化吸收食物的废物;下焦位于盆腔,主要功能是承接排泄人体废物。
《三焦》在繁体中是「三窩」。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焦」字通常是写作「焦火」,字形与现代写法有所不同,繁体写法为「教」。
以下是例句:
1. 体虚的人容易出现上焦功能失调的情况。
2. 心脏疾病可能会影响中焦的消化功能。
3. 下焦疾病常表现为排尿异常。
与「三焦」相关的词汇包括:上焦、中焦、下焦、内焦、外焦等。
近义词:三窝、三要害。
反义词: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