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砥砺气节。《晋书·阮种传》:“贤臣之於主,进则忠国爱人,退则砥节洁志。”《旧唐书·韦安石传》:“故为善者虽存不贵仕,而没有餘名,此贤达所以砥节也。”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八:“懦夫每生,名不称于没世;烈士砥节,死有重于 泰山 。”《资治通鉴·汉成帝河平二年》:“﹝ 王尊 ﹞修身洁己,砥节首公。” 明 文徵明 《太傅文恪公传》:“盖公入朝至是三十年,砥节履方,不少骫骳。”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十四:“朝政肃,则刑餘为吏亦能砥节奉公;朝政弛,则士大夫亦多贪纵。”
砥节是汉语中具有文化积淀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通过自我约束与持续修炼来培养高尚品格。该词由两部分构成:
语义发展 《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条时强调其历史语境:先秦典籍中已有"砥节砺行"的表述,如《荀子·性恶》"砥砺百姓"的教化理念。至汉代《后汉书·冯衍传》"砥节修德"的用例,已形成完整的行为规范概念。
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其定义为:"通过严格自我要求来培养高尚品质",常见于描述人物品格的语境,如"砥节奉公""砥节守正"等四字格短语。在文学作品中多用于褒扬坚贞不屈的精神气节,例如茅盾文学奖作品《主角》中"戏班砥节四十载"的人物描写。
“砥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磨炼气节或操守,强调通过自我修养保持高尚的品格。以下是详细解释:
“砥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尤其在儒家思想中,强调通过自我磨炼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该词常用于褒扬品行高洁的人物,具有积极的价值观导向。
如需进一步了解文献原文或扩展用例,可参考《晋书》《独醒杂志》等古籍。
闇魄襃博拔置不怎么样才广妨身常禁酬纳棰朴刺探攒三聚五存储程序原理独立自主独辟蹊径都司俄测鄂君舟二诺粉团儿服属伏袭刚謇刮眼故乡海沟环邻画数葭灰脚踏着脑杓子家主公桀骜自恃荆轲锦轩酒量廐圉眷者看得起颏宽矿务魁星哩嗹啰嗹禖祠秋季趣马宂辑羶臊沈婉失对松风耳索碌碌恬寂退休无声无息向房香江乡纳闲瞧贤雅洗车雨解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