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歌鐘的意思、歌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歌鐘的解釋

[percussion instrument in ancient times] 即“編鐘”,古代銅制打擊樂器

窾坎镗鞳者,魏莊子之 歌鐘也。—— 宋· 蘇轼《石鐘山記》

詳細解釋

(1).伴唱的編鐘。《左傳·襄公十一年》:“ 鄭 人賂 晉 侯……歌鐘二肆。” 杜預 注:“肆,列也。縣鐘十六為一肆。二肆,三十二枚。” 孔穎達 疏:“言歌鐘者,歌必先金奏,故鐘以歌名之。《晉語》 孔晁 注雲:‘歌鐘,鐘以節歌也。’” 晉 左思 《魏都賦》:“元勳配 管敬 之績,歌鐘析邦君之肆。” 南朝 宋 鮑照 《數詩》:“七盤起長袖,庭下列歌鐘。”

(2).歌樂聲。 唐 李白 《魏郡别蘇明府因北遊》詩:“青樓夾兩岸,萬家喧歌鐘。” 前蜀 韋莊 《病中聞相府夜宴》詩:“滿筵紅蠟照香鈿,一夜歌鐘欲沸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歌鐘”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古典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樂器本義 “歌鐘”本指古代編鐘類樂器,常用于宮廷雅樂或祭祀儀式。《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古代打擊樂器,編鐘的一種”,強調其作為禮樂重器的功能(來源:《漢語大詞典》)。這類青銅樂器按音階排列,通過槌擊不同鐘體産生旋律,常見于《周禮》記載的“八音”分類體系。

二、文學意象延伸 在詩詞創作中,“歌鐘”常作為文化符號出現。李白《襄陽歌》中“車傍側挂一壺酒,鳳笙龍管行相催。鹹陽市中歎黃犬,何如月下傾金罍?君不見晉朝羊公一片石,龜頭剝落生莓苔。淚亦不能為之堕,心亦不能為之哀。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舒州杓,力士铛,李白與爾同死生。”雖未直接提及,但此類宴飲場景多伴歌鐘之音,體現其作為宴樂象征的文學意象(來源:《全唐詩》典藏版)。

三、考古實物佐證 1978年湖北隨州出土的曾侯乙編鐘,作為現存最完整的先秦歌鐘實物,包含65件青銅鐘,音域跨五個八度,十二半音齊備。該考古發現印證《考工記》所述“凫氏為鐘”的鑄造工藝,證實歌鐘在禮樂制度中的重要地位(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官網藏品資料)。

四、語義流變考據 《說文解字》未單獨收錄“歌鐘”詞條,但“鐘”字釋義為“樂鐘也”,段玉裁注:“鐘,秋分之音,萬物穜成,故謂之鐘”。這種以農時物候關聯樂器的解釋,揭示古代音律與自然哲學的内在聯繫,為理解歌鐘的文化象征提供語源依據(來源: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

網絡擴展解釋

“歌鐘”是古代音樂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一、作為樂器的定義

歌鐘即編鐘,屬于古代銅制打擊樂器,主要用于歌唱伴奏。其特點如下:

  1. 形制與功能:由多個大小不同的鐘按音階排列懸挂,擊打時發出清脆悠揚的樂音,常用于宮廷禮儀或宴樂場合。例如《左傳》記載,鄭國曾向晉侯贈送「歌鐘二肆」(一肆為16枚鐘)作為禮物。
  2. 文獻佐證:蘇轼《石鐘山記》中描述「窾坎镗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明确将歌鐘與編鐘對應。

二、作為音樂聲的引申

在詩詞中,“歌鐘”常代指歌舞樂聲,例如:

延伸知識

歌鐘屬于周代“八音”中的“金”類樂器,與磬(石)、琴瑟(絲)等共同構成雅樂體系。其名稱源于“以鐘節歌”的功能,即通過鐘聲規範歌唱節奏。

如需進一步了解編鐘的演奏方式或曆史演變,可參考《周禮·春官》或考古出土的曾侯乙編鐘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霸山辨彰蔽扞愎谏剝極殘剝唇齒之邦大戈壁帶引彈墨打水不渾饤座短長亭獨貴獨賤繁言富吳體歸正國望和表和厚合撲地蹇馬膠合極绌爵帛句決克捷李十郎隴山盧沙滿門毛卷南朝女紀樸廉跄跄跻跻敲訂颀長親長欺天诳地趨進颯纚商夷沙丘石腥手痕縮匿訴言填平跳達托舊萬元戶文景物色庠老顯鏡铦磨霄客銷朽亵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