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庚暑的意思、庚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庚暑的解释

犹言三伏暑天。庚,庚伏。 宋 朱熹 《答吕伯恭书》:“此日庚暑,伏惟尊候益轻捷。”参见“ 庚伏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庚暑”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庚暑”指三伏暑天,其中“庚”特指“庚伏”(即三伏中的中伏)。古人用天干地支纪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进入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庚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称“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

二、词源与用法

  1. 词源:源自古代历法中的“庚伏”概念,因中伏多出现在庚日,故称。
  2. 文献例证:宋代朱熹在《答吕伯恭书》中曾用“此日庚暑”表达酷暑时节的问候。
  3. 现代使用:该词属于古汉语用法,现代日常交流中较少出现,多见于文献或学术讨论。

三、相关延伸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或沪江词典的详细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庚暑这个词是指夏至以后的第二十三个节气,一般落在公历七月中旬。它代表着夏季的炎热时期。 拆分部首和笔画:庚的部首是广,总共有5个笔画;暑的部首是日,总共有12个笔画。 来源:庚暑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系辞传》中,用来描述夏季炎热的天气。 繁体字形:庚暑的繁体字形为「庚暑」,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时候写庚暑的汉字形式与现代相似,没有明显变化。 例句:今年的庚暑真是热得让人难以忍受。 组词:庚暑守岁、庚暑祭祖、庚暑流行病等。 近义词:夏至。 反义词:立秋。 希望以上回答能满足你的要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叆霼邦寄棒子辬华豺漆陈议痴求除省得婿如龙二星发忿反刍饭槃佛珠浮盐该辩甘馔古欢鼓尾好干好羞后市浣溪纱火烧浇风薄俗解喻精神恍忽居官守法课长窟穴滥饮骊母流香柳叶卖昏昧薆秘呪槃木朽株爬疏配映疲弊前期沁心悛移曲俗容日肉攫善财童子山朶上方不足,下比有余舍己救人瘦煤陶淑特立独行条长鹈翼投林唾沫星无灵小绿萧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