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考察提拔官吏。《诗·周南·卷耳序》:“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 孔颖达 疏:“欲令君子求贤德之人,审置於官位。”《北史·卢恺传》:“古者,登高能赋,可为大夫。求贤审官,理须详慎。”
(2).审官院的省称。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御史臺阁门,移文用僚头牒。 章郇公 判审官院, 张观 为中丞,常用此例移审官。时 章 为翰林学士,辨之, 张 以故事而止。”参见“ 审官院 ”。
"审官"是汉语中具有历史渊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包含两个层面:
一、本义与职责 指古代负责考核、甄别官员的职务。《汉语大词典》释义为"考核官吏的官职",其职能涵盖官员政绩评定、职务升降等事务。该制度最早可追溯至《周礼》记载的"司士"一职,掌群臣之考核。
二、历史制度沿革
三、现代延伸用法 《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引申为"审查评定人员的专门职务",适用于现代人事管理、职称评审等领域。在司法体系中,特指案件审理官员,如《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的审判人员资质审查程序。
“审官”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这一含义源于古代文献,指对官员的选拔和考核。例如:
“审官院”是中国古代(如宋代)的官署名,负责官员的考核与任免。例如:
提示:如需进一步了解“审官院”的具体历史背景或文献出处,可参考《宋史》等权威典籍。
安家襃雄迸泻秉圭不顾一切谗讥産销春王撮录大阿哥大姑娘档调垫腰雕影封縢附项扶携孤厉回光反照惠问贱俘笺天家书捷讥敬共忌忍絶岩看理刊修珂佩裂饼六阳楼桑面红面緑名额匿逃牛折齿乾暴谯阁巧劲请举穷案穷迫求乞弃文存质縓缘曲附舍己救人霜绡説谕阘宂跳鲍老梯荣桐华推扬武冠相徽乡约效用谐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