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衔的意思、联衔的详细解释
联衔的解释
联合署名。衔,原指官衔。《镜花缘》第六五回:“如果联衔请旨,太后正恐考的人少,那有不准之理。”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大沽前后之役》:“维时, 惠亲王绵愉 、宗室尚书 端华 、大学士 彭藴章 等联衔保奏已革大学士 耆英 。” 茅盾 《动摇》:“各团体联衔发表宣言。”
词语分解
- 联的解释 联 (聯) á 连结,结合:联合。联结。联系。联络。联盟。联邦。联袂。联名。联想。联姻。联营。珠联璧合。 对偶的语句:对联。挽联。楹联。上联。下联。 古代户口编制的名称,十人为联。 笔画数:; 部首
- 衔的解释 衔 (銜) á 马嚼子。 用嘴含,用嘴叼:衔枚。燕子衔泥。 含在心里:衔恨。衔冤。衔恤(含哀,怀着忧伤)。衔戢(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接受,奉:衔命。 指前后相接:衔接。 职务和级别的名号:学衔
网络扩展解释
“联衔”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指代多人或团体联合署名的行为,尤其在官方或正式文书中较为常见。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 联合署名:指多个官员、机构或团体共同签署同一份文件或发表联合声明。例如,《镜花缘》中提到“联衔请旨”,即多人共同上奏请求批准。
- “衔”的含义:原指官职或头衔,此处引申为签署时列出的身份标识。
2.字义分解
- 联:意为联结、联合,如“联盟”“联系”。
- 衔:本义为马嚼子,后衍生为“职务等级”(如官衔、军衔),此处指署名时标注的职位。
3.用法与示例
- 历史文献:清代夏燮《中西纪事》记载官员“联衔保奏”被革职的大学士,即多人联合上书举荐。
- 现代用法:茅盾在《动摇》中描述“各团体联衔发表宣言”,指多个组织共同签署声明。
4.相关延伸
- 近义词:联名、会衔。
- 使用场景:多用于公文、奏章、联名信等正式场合,强调集体行动或共同责任。
5.注意事项
- 与“衔联”区别:另一词“衔联”指衔接、连结(如“衔联山峦”),与“联衔”含义不同,需避免混淆。
“联衔”是汉语中描述多人联合署名的专有词汇,常见于历史文献与正式文书,体现集体决策或共同表态的性质。
网络扩展解释二
联衔:词义
联衔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连接、联结或相连。它可以用来形容事物之间的关系紧密,或者形容人们之间的联系密切。
联衔:拆分部首和笔画
联衔的拆分可以通过部首“纟”和“钅”进行。其中,“纟”部表示“丝”,而“钅”部表示“金”。联衔一共包含了8笔。
联衔:来源
联衔这个词最早来源于《晋书·张华传注》,而在古代《康熙字典》中以“联缀”字作为注解释义。
联衔:繁体
在繁体字中,联衔的写法为「聯線」。
联衔: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联衔的写法可能会略有不同。根据古代的书法规范,联衔的字形可能会有微妙的变化。
联衔:例句
以下是几个使用联衔的例句:
- 商业和科技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 她是我们家族和亲戚之间的纽带,起到了联衔的作用。
联衔:组词
联衔可以与其他字组合形成不同的词语,如:
联衔:近义词
与联衔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联衔:反义词
与联衔意思相反的词语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