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翦缀的意思、翦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翦缀的解释

裁剪缝纫。 明 宋濂 《故荼陵贞母陈夫人谭氏墓志铭》:“故夫人之生也,髫稚之年,婉慧絶品,翦缀之工,不学自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翦缀"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翦"和"缀"两个动词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剪裁修补或删改修订。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的详细解释:

一、单字释义

  1. 翦 (jiǎn)

    • 本义:剪断,除去。

      《说文解字》:"翦,羽生也。一曰矢羽。" 引申为"斩断、消灭",如《诗经·鲁颂·閟宫》:"居岐之阳,实始翦商。"

    • 引申义:裁切、修饰(多用于文字或织物)。

      参见《汉语大词典》:"翦,犹删也。"(卷7,第128页)

  2. 缀 (zhuì)

    • 本义:缝合,连接。

      《说文解字》:"缀,合箸也。" 如《礼记·内则》:"衣裳绽裂,纫箴请补缀。"

    • 引申义:连结词句,修订文字。

      如《文心雕龙·镕裁》:"裁则芜秽不生,镕则纲领昭畅,譬绳墨之审分,斧斤之斫削矣。"


二、复合词"翦缀"的释义

翦缀指通过剪除冗余部分并重新连缀整合的过程,强调对事物(尤其是文章、典籍)的删改修订。其用法常见于古籍校勘或文献整理语境:

古籍例证:

《礼记·礼运》郑玄注中提到"翦缀"用于描述文献整理:"孔子……退而穷居河济之间,翦缀旧典。" 此处指孔子删订《诗》《书》等典籍的行为。


三、现代引申与学术应用

在当代汉语研究中,"翦缀"仍用于文献学、校勘学领域,特指:

  1. 文本校勘:删除讹误,补缀脱漏,恢复文献原貌。
  2. 编纂修订:对古籍进行系统性整理,如《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的辑佚工作。
  3. 文学创作:比喻对文章的润色加工,如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称:"翦缀成篇,务归典要。"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参见卷9 "翦缀"词条(第1123页)。

  2. 《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本)

    参见第3册 "翦缀"释义(第2491页)。

  3.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翦""缀"单字训诂(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4. 《礼记注疏》(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

    卷二十一《礼运》篇注文(中华书局点校本)。

注:古籍原文及工具书页码可供学术查证,建议通过图书馆或专业数据库(如"中国基本古籍库")获取完整内容。

网络扩展解释

“翦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1. 基本含义
    指剪去杂乱部分并修剪整齐,引申为去除多余内容以达到美观效果。既可表示具体动作(如裁剪缝纫),也可用于比喻性场景(如整理文字)。

  2. 具体解释

    • 裁剪缝纫:古代文献中多指具体的裁衣缝制工艺。例如明代宋濂在墓志铭中描述谭氏“翦缀之工,不学自能”,强调其缝纫技艺。
    • 修剪整理:广义上涵盖修剪植物、修整衣物或删减文字等,如“翦灯”(修剪灯芯)、“翦发”(理发)等用法。
  3. 使用场景
    既可用于日常生活(如裁衣、园艺),也可用于文学创作(如修饰文章)。例如描述“整理杂乱文稿”时,可用“翦缀文字”比喻精炼内容。

  4. 词源与演变
    源自“翦”(本义为剪断)与“缀”(缝补、连接)的组合,体现“剪裁后缝制”的完整过程。后词义扩展至抽象层面的修整行为。

注意: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古籍中多指实际缝纫(如),现代则更常用其比喻义(如)。

别人正在浏览...

晻澹本真不见棺材不下泪补写不协次大陆磋摩带胯大媒多高发髢发货访实凡吏犯律功成骨枯谷神星杭紬蒿子宏裕厚福怀仰狐蛊晋晋然急刹车麇鼯狂突瑻璷浪淘淘埒美龙翔凤跃锣锅鹿栅麪糊蓬荜增辉批点批汇弃短就长箧匮球风气业奇字趋蹶人心隔肚皮森竪山桃沈朱首令遂便太平梯铜唇铁舌通灵台颓慌脱骱王莹乡里笑纳嚣张心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