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畏惧憎恶。《新唐书·苏珦传》:“御史 王弘义 附 来俊臣 为酷,世畏疾,莫敢触其锋。”
“畏疾”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和典籍用例中解析,主要包含两层紧密相关的意思:
一、忌惮疾病(本义)
“畏”本义为恐惧、害怕(《说文解字》:“畏,恶也”);“疾”指疾病(《说文解字》:“疾,病也”)。二字组合直指对病痛的恐惧与忌惮。此义强调对疾病本身的忧虑,如《礼记·檀弓下》记载“君子畏疾”,即体现古人对健康威胁的警惕。
二、因敬畏而谨慎(引申义)
在儒家语境中,“畏疾”常引申为因敬畏而产生的谨慎态度。如《论语·泰伯》中“慎而无礼则葸”,郑玄注“葸”为“畏疾之貌”,指过度谨慎而失礼的状态。此处“畏疾”已从生理恐惧升华至道德层面的敬畏,强调对天道、礼法的尊崇与自我约束。
语源与文化内涵
该词浓缩了古人“防微杜渐”的生存智慧:生理上警惕疾病侵袭,道德上敬畏规则以避免过失。这种双重敬畏在《周易·系辞下》“君子安而不忘危”的忧患意识中亦有呼应,成为传统文化中修身的重要维度。
参考资料: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郑玄《论语注》,引自《十三经注疏》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齐鲁书社
王弼《周易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畏疾”一词的含义需结合不同来源分情况解释:
一、基本释义
畏惧憎恶(主流含义) 源自《新唐书·苏珦传》的典故:“御史王弘义附来俊臣为酷,世畏疾,莫敢触其锋。”
害怕疾病(少数释义) 部分词典将其作为成语解释,如:“畏疾形容害怕生病”。例句:“他因家族病史,对此病畏疾不已。”
二、用法对比
参考资料:汉典、沪江词典、《新唐书》引证。
败毁白梃本始宾墀诐术漕平昌会舂槁储放除非吹镑懵诈吹风胡哨处理鹑甸赐祝存照倒退鼎言二言诗沸射飞跳该辅改弦易张耕耒光复旧物关顾谷那行政区划核考荒伧悔叹虎头牌江天一色家尊金鸡勒捐灰巨苽浪迹天涯磊垝累席临了刘项吕氏美男破老民困国贫闹麻排雷骑驴酒穹岫啓彊佉经哨口顺溜相丽乡途显然小谴斜门细蒙蒙心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