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富春的意思、富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富春的解释

(1).指 富春山 或 富春江 。泛指古 富春 地区。 唐 韩翃 《送王少府归杭州》诗:“归舟一路转青苹,更欲随潮向 富春 。” 唐 王维 《送李判官赴江东》诗:“树色分 扬子 ,潮声满 富春 。” 元 张宪 《投赠周元帅十韵》:“ 恩波 城外柳,长拂 富春 潮。”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韵》:“年年垂钓鬢如银,爱此江山胜 富春 ;歌舞丛中征战裡,渔翁都是过来人。”参见“ 富春江 ”。

(2).古县名。 秦 置, 汉 因之,治所在今 浙江 富阳 。 晋 太元 中避 郑太后 讳,改名 富阳 。 五代 吴越 时复名 富春 , 宋 太平兴国 三年(公元978年)又改 富阳 。 三国 吴 曾为 安东郡 治所。 晋 陆机 《吴趋行》诗:“ 大皇 自 富春 ,矫首顿世罗。” 南朝 宋 谢灵运 《富春渚》诗:“宵济 渔浦 潭,旦及 富春 郭。” ********* 《西归杂咏》之八:“风月三年别 富春 ,东南车马苦沙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富春"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意蕴的专有名词,主要包含以下四层含义:

一、地理概念 指中国浙江省境内的富春江,属钱塘江中游河段。《汉语大词典》释为"钱塘江在桐庐至萧山闻家堰段的别称",《杭州市志》记载其"两岸山色清翠,江水澄碧,素以水色佳美著称"。该流域孕育了严子陵钓台、鹳山等名胜古迹。

二、历史人物代称 东汉高士严光(字子陵)隐居处称"富春山",故《后汉书·逸民传》称其"耕于富春山"。宋代范仲淹建严先生祠堂时题赞"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使"富春"成为隐逸文化的象征。

三、艺术经典载体 元代黄公望所作《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故宫博物院研究显示该画卷"以富春江两岸秋景为蓝本,墨色浓淡千变万化"。现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成为中华文化瑰宝。

四、文学意象符号 自南朝吴均《与朱元思书》描绘"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后,历代文人创作了大量以"富春"为题材的诗词。现代学者研究指出该意象承载着"天人合一的山水审美理想"(《江南文化研究》第15卷)。

网络扩展解释

“富春”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地理名称

  1. 富春山与富春江
    指位于中国浙江省的自然景观,以山水秀美著称。富春江是钱塘江的主要支流,流经富阳区,历代文人常以此地入诗,如唐代王维的“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

  2. 古地区代称
    泛指古代富春地区,涵盖今浙江富阳及周边区域。例如唐代韩翃的诗句“更欲随潮向富春”,即以“富春”代指该地域。

二、历史沿革

  1. 古县名
    • 秦至晋代:秦朝始设富春县,汉代沿袭,治所在今浙江富阳。
    • 更名与复名:晋代因避郑太后讳改名“富阳”,五代吴越时期恢复“富春”,宋代又改回“富阳”。
    • 行政地位:三国时期曾是安东郡治所,南朝谢灵运诗中“旦及富春郭”即指此城。

三、文学意象

在诗词中,“富春”常被赋予自然与人文的双重意境:

四、姓名寓意

作为人名,“富春”结合了“富”与“春”的象征:

“富春”既是地理标志和历史符号,也是文学创作与姓名字义的重要载体,融合了自然景观、历史变迁和文化意蕴。

别人正在浏览...

暴慝宝帐兵尘并轨獘政搏跃不卖帐蚕市吃虎胆冲狭吹吁辍围翠蓝倒箧攧钱貂狗相属帝江返哺范长江風風傻傻风趋冯相氏风致分厘卡分日黼黻皇猷概念的限制更窜庚申帝公牍管辂鬼附好戴高帽厚亡欢待宦囊昏钞骄暗阱坑鵾柱揽撮兰玉离怨隆服论择嚙毡蹑足附耳浓重盘仓耆那教擒捉悛容认为锐进骚体释仗绶囊挑挖頽圮遐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