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郡的长官,主一郡之政事。 秦 废封建设郡县,郡置守、丞、尉各一人。守治民,丞为佐。 汉 唐 因之; 宋 以后郡改府,知府亦称郡守。《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幸得备郡守,专治千里,不闻仁爱教化,有以全安愚民,顾乘刑罚多刑杀6*人。”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郡守宴客,初就席, 子溶 遣县吏呼伎乐伶人,即皆驰往,无敢留者。” 清 黄之隽 《海啸歌》:“郡守告予往勘灾, 华 娄 两宰同去来。”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郡守汉语 快速查询。
“郡守”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官职,其含义和演变可综合多个权威资料归纳如下:
郡守是古代地方行政长官,主要负责管理郡县事务,兼具行政与军事职责。其核心职能包括维护治安、征收赋税、管理户籍土地、执行中央政策等。
起源与秦制
战国时期始设郡守,初为武职守边。秦统一后推行郡县制,郡守成为郡级最高行政长官,直接由中央任命(、)。秦朝郡守下设郡尉(掌军事)、郡监(掌监察),形成三权分立结构。
汉至隋唐
宋以后
宋代改郡为府,知府被尊称为郡守,但已非正式官职(、)。
官职 | 时期 | 职责差异 |
---|---|---|
郡守 | 秦至汉初 | 郡级最高行政长官 |
太守 | 汉景帝起 | 郡守改名后的正式官名 |
知府 | 宋以后 | 府级长官,职能类似郡守 |
郡守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治理的关键角色,其名称和职能随朝代更迭而变化,反映了古代行政体系的演进。
郡守(jùn shǒu)是中国古代行政体制中的官职,代表着地方行政管理的最高权力。
郡守的部首拆分为阝和宀,其中阝表示土,宀表示室内。郡守共有10个笔画。
郡守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郡县制度。郡守原本是郡县的首长,负责管理和治理辖区内的各项事务。
郡守的繁体字为「郡守」。
古代的汉字书写形式多种多样,郡守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时间久远,具体的古代写法已经较难考证。
1. 他被任命为新任的郡守,要负责统筹治理整个郡县的事务。
2. 他继承了父亲的郡守之位,开始了自己的政务生涯。
郡守的组词有郡县、守令、守御等。
郡守的近义词有郡令、太守。
郡守的反义词可以是下级官员,不受郡守领导。
卬州备注鳖封碧华不像意步虚长长短短昌瑞慈宫村范粗义大包干貂不足觝轹地窝子仿斅風珮分缘辐车故恶骨骸棍术浩烦好看何郎横拓鸿炉洪算伙够奸谄坚严开怀枯藜老咬虫篾黄虐谋澎涨迫近起舵清道旗青莎畦宗郎君柔默山里红稍瓜审求市算饰扬使转霜笳水蛭四诗松菊握镜物议贤臣仙裾消尽啸云侣斜角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