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示惩戒。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奏黜寺丞冯必政》:“ 南京 寺丞 冯必政 邪妄,进身不繇其道,当黜以示惩。”
“示惩”是一个汉语词语,其核心含义是通过公开或明确的惩戒行为达到警示他人、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以下是详细解释: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境,强调通过惩罚行为传递警示意义,常见于法律、历史文献或社会评论中。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中的具体造句。
示惩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通过表达或者展示某种行为来惩罚或警告他人。
示惩这个词的部首是示(礻)和惩(一口目,尚字底),总共有12画。
示惩的来源比较复杂。示字来源于古代祭祀时的仪式,代表着表达自己的意愿。而惩字则来自于象形字,原本是描绘一种鞭子抽打的样子。将示字和惩字结合在一起,表示通过表达或展示来惩罚他人。
示惩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示懲」。
在古代,示惩这个词的写法略有不同。示字的古代写法是扌丨礻,惩字的古代写法是皀彐目。将两个字结合在一起时,示字写在上面,惩字写在下面。
1. 他用自己的行动示惩了不守规矩的同学。
2. 老师对他进行了示惩,他才明白自己的错误。
3. 这个电影通过展示犯罪分子受到的惩罚来示惩观众。
示惩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成新的词语,比如:
1. 示威:通过集会、游行等方式表达不满或要求。
2. 惩罚:因为不当行为而受到的惩治。
3. 示范:通过榜样或典型来教导和示导他人。
示惩的近义词是警示、惩戒,反义词是宽恕。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