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俟几的意思、俟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俟几的解释

亦作“ 俟畿 ”。复姓。《魏书·官氏志》:“ 俟几氏 ,后改为 几氏 。”《通志·氏族五》:“ 俟畿氏 ,改为 畿氏 。”参阅 宋 邓名世 《古今姓氏书辨证》卷二二。一说“俟”当作“侯”。参阅 唐 林宝 《元和姓纂》卷二、 姚薇元 《北朝胡姓考·内入诸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俟几”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复合词,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古籍或特定语境中。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

一、字义解析

  1. 俟(sì)

    本义为“等待”,《说文解字》释为“待也”。引申为“期待”“伺机”之意,强调在时间进程中的守候状态。

  2. 几(jī)

    此处通“机”,指“时机”“关键节点”。《说文解字注》指出“几”可假借为“机”,如《易·系辞》“知几其神乎”中“几”即指事物变化的征兆。

二、复合词释义

“俟几”即“等待时机”或“伺机而动”,蕴含审慎观察、把握时机的策略性行为。其用法多见于先秦文献,体现古人对时势的敏锐判断。

三、经典用例与权威注解

《诗经·邶风·静女》有“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之句,虽未直接使用“俟几”,但“俟”的等待之义与此相关。汉代郑玄笺注强调“俟”含“待礼而动”的礼制内涵(《毛诗正义》)。

更直接的例证见于《礼记·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孔颖达疏解“待聘”“待问”为“俟几”之具体表现,即君子隐而不显,待时而出(《礼记注疏》)。

四、引申与语用特征

该词隐含“不妄动,不躁进”的处世哲学,如《论语·阳货》“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中“亟失时”的反例即与“俟几”形成对照。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或典故引用,如描述战略谋划时称“俟几而发”。


来源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俟几”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一、复姓来源

  1. 历史背景
    “俟几”是北魏时期的复姓,源自鲜卑族汉化改姓政策。《魏书·官氏志》记载:“俟几氏,后改为几氏”。另一说法在《通志·氏族五》中称为“俟畿氏”,后改为畿氏。

  2. 读音与演变
    拼音为sì jǐ,部分文献认为“俟”可能为“侯”的误写,但主流观点仍以“俟几”为准。

二、其他解释(需谨慎参考)

有资料提到“俟几”作为成语,意为“等待片刻”,由“俟”(等待)和“几”(片刻)组成,但此说法多见于网络词典,权威文献中未明确记载。

三、综合建议

可通过《魏书》《通志》等原始文献或专业姓氏研究著作获取更详细考证。

别人正在浏览...

凹版印刷罢废被底鸳鸯徧舞辨异别袂冰冸剥复不虞拆账宸汉掣搦彻身池舘冲真楮衲刺竹大有可为颠东典则俊雅独轮鹅肪放鞚凡伦烦缪風俗人情黼构格令鬼参滑石或种军乐拉大旗,作虎皮乐尽悲来厉鸷露苗蔑辱密查逆鬼穷絶权议缺乏三老五更舍身求法十二经诗佛爽迈送穷节缩腹素衷铁丝推涛作浪土塘外引五任无声诗宪牌铦颖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