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收财物。《管子·山至数》:“为诸侯,则高下万物以应诸侯;徧有天下,则赋币以守万物之朝夕,调而已。”
“赋币”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基本释义
“赋币”读作fù bì,意为征收财物。其中“赋”指赋税、征收,“币”在古代泛指财物或货币,合指通过行政手段向民众征收物资或钱财。
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管子·山至数》:“为诸侯,则高下万物以应诸侯;徧有天下,则赋币以守万物之朝夕,调而已。”。此句表明,“赋币”是古代统治者通过调节物资与货币流通来稳定经济的手段。
历史背景
结合《管子》的记载,“赋币”可能用于平衡物价或应对物资短缺,属于古代财政调控措施的一部分。这与当时“轻重之术”(通过控制货币与商品关系管理经济)的思想相关。
现代应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出现在古籍研究或历史语境中。
“赋币”是古代经济术语,强调通过征收财物实现资源调控,其内涵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如需进一步了解《管子》原文背景,可参考、7的文献引述。
《赋币》是指国家或政府根据特定规定,向公民或单位发放的特定货币。这些货币通常用于纪念特殊的社会、文化或历史事件,以及推动经济发展。
拆分部首和笔画:《赋币》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贝(bèi)和比(bǐ)。它包含了12个笔画。
来源:这个词的来源比较简单。其中,“赋”是指根据规定进行分发,而“币”则代表货币本身。结合起来,就形成了“赋币”这个词。
繁体:《赋币》这个词的繁体字为「賦幣」。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书写中,赋币通常以「賦幣」的形式呈现。
例句:1. 政府将赋币发放给市民,以促进消费和经济增长。
2. 这枚赋币是用来纪念国家建立70周年的。
组词:一些相关的组词有:赋税、赋税制度、赋税改革、代币等。
近义词:近义词包括:纪念币、纪念钞、纪念邮票等。
反义词:没有明确的反义词与《赋币》相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