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俸钞的意思、俸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俸钞的解释

元 明 时官吏俸金或以钱币支付,称俸钞。 元 初官吏均无俸禄, 中统 三年定百官俸,并另向民户征收。《元史·食货志四》:“至 武宗 至大 二年……俸钞改支 至元 钞。”《明史·食货志六》:“﹝ 洪武 ﹞十三年重定内外文武官岁给禄米、俸钞之制,而杂流吏典附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俸钞是元明时期官吏俸禄的一种形式,具体指以钱币(尤其是纸币)支付的俸金。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1. 定义与起源
    俸钞最初出现于元朝,用于替代实物俸禄。元初官吏无固定俸禄,直至中统三年(1262年)朝廷才制定百官俸禄制度,并通过向民户征收专项税赋来支付。

  2. 支付方式与演变
    元代俸钞以纸币(如中统钞、至元钞)为主。例如,至大二年(1309年)俸钞改支至元钞,而明代洪武十三年(1380年)进一步规范了禄米与俸钞并行的制度。

  3. 数额与实际影响
    元世祖时期,俸钞数额从最高品级300两至最低35两不等。但由于元代通货膨胀严重,纸币贬值导致官员实际收入大幅缩水,即便朝廷多次加俸,仍难抵物价上涨。

  4. 历史意义
    俸钞制度反映了元明两代货币经济的深化,但也暴露了纸币管理缺陷对官僚体系稳定性的冲击。其征收方式(另征民户)间接加重了百姓负担。

如需更完整的制度细节(如具体品级对应俸额),可参考《元史·食货志》及《明史·食货志》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俸钞的意思

《俸钞》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指代一种薪金或工资。它与一个人所受到的薪酬和报酬有关,特别是在古代,它通常指的是官员的俸禄。

拆分部首和笔画

《俸钞》可以拆分成两个部首:“人”(rén)和“金”(jīn)。它的总笔画数为18画,其中“俸”部分有9画,而“钞”部分有9画。

来源和繁体

《俸钞》一词的来源非常古老,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分别是“俸”和“鈔”。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会有些许差异。以《俸钞》为例,它的古代汉字写法分别是“俸”和“鈔”。

例句

1. 他的俸钞每个月定期领取。

2. 这份工作的俸钞非常丰厚。

组词

1. 俸禄(fèng lù):指官员或工作人员的薪金。

2. 俸禄之地(fèng lù zhī dì):指被授予高官厚禄的地方。

近义词

报酬、薪金、工资

反义词

捐款、花费、支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