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草的意思、焚草的详细解释
焚草的解释
(1).焚烧茅草。 唐 李华 《衢州龙兴寺故律师体公碑》:“焚草为香,採花为供。”
(2).烧掉奏稿,以示谨密。《宋书·谢弘微传》:“﹝ 弘微 ﹞每有献替及论时事,必手书焚草,人莫之知。”
(3).据《隋书·宇文化及传》载 宇文化及 等发动兵变时, 司马德戡 曾集兵城内举火与城外相应, 隋炀帝 闻声问是何事, 裴虔通 伪称:“草坊被焚,外人救火,故喧嚣耳。” 炀帝 信以为真,未加提防,遂被杀。史称此次兵变为“焚草之变”。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一篇:“ 宇文化及 将谋乱,因请放官奴分直上下,詔许之,‘是有焚草之变’。”
词语分解
- 焚的解释 焚 é 烧:焚烧。焚毁。焚化。焚香。焚书坑儒。焚膏继晷(“膏”,油脂;“晷”,日影;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忧心如焚。 燃烧 笔画数:; 部首:火; 笔顺编号:
- 草的解释 草 ǎ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
网络扩展解释
“焚草”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
焚烧茅草
指字面意义上的燃烧草本植物,常见于古代生活场景。例如唐代李华在碑文中描述僧人“焚草为香,采花为供”,体现简朴的祭祀方式。
-
烧毁奏稿以示谨慎
古代官员为保密,将奏章草稿焚烧。如《宋书·谢弘微传》记载,谢弘微谏言时事时“手书焚草,人莫之知”,凸显谨言慎行的作风。
二、历史事件引申义
- “焚草之变”
特指隋炀帝被杀事件。据《隋书》记载,司马德戡兵变时谎称“草坊被焚”,使炀帝放松警惕,最终遇弑。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提及此事。
三、其他关联
- 该词在文学作品中常象征隐秘或决绝,如焚烧文书代表不留痕迹,焚烧茅草则多与宗教、祭祀关联。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籍记载与历史事件,需注意不同语境下的具体指向。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南史》《隋书》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焚草是一个汉语词语,它的意思是将草木点燃或烧掉。下面将对焚草这个词进行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简要介绍。
拆分部首和笔画:焚草拆分后的部首为火,它的总笔画数为10。
来源:焚草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的火祭烧草,表示焚烧丰年庆祝和供奉神灵的仪式。
繁体:焚草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焚草。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焚草的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只是在一些字形上存在细微差别。
例句:1. 农民们焚草来净化田地。2. 他们在祭祀仪式中焚草献祭。
组词:焚草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使用,例如焚木、焚香、焚烧等。
近义词:焚烧、燃烧。
反义词:种草、生长。
以上是关于焚草这个词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必力不剌鄙吝蔀家层阁场面人宸纶臣仆登览剁斧风器焚坑奋张浮鸥钢镚儿格迕公因子官鸡瓜皮船龟隂黑司命衡文黄金弹鬟结昏僭火箭家传人诵椒红即忙惊耀扣人心弦吏节留香龙翔凤跃笼中之鸟民主人士摸排内阁中书叛乱楩椁清肠稻穷桑氏绮馔绮组散序上夜实边师矩试帖诗石研关硕硕戃慌天工人代天胤佻急同质童子军土居皖皖汙垢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