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格迕的意思、格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格迕的解释

抵触,不合。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吕超墓志铭>跋》:“然官号郡名,无不格迕,若为迁窆,则年代相去又过远,殆亦非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格迕(gé wǔ)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抵触、违逆、不相容,强调事物或行为之间的对立冲突关系。以下从词典释义、构词解析及文献用例角度详细说明:


一、词典释义

  1. 抵触;违逆

    指双方立场、行为或性质相互冲突,无法调和。

    《汉语大词典》 释为:“违逆,抵触。”

    《辞源》 释为:“相违逆。”

    用例:

    《后汉书·陈蕃传》:“行事不合律令,格迕圣意。”

    (行为不符合法令,违背皇帝的旨意。)

  2. 不相容;格格不入

    引申指事物间存在根本性矛盾,难以共存。

    《古代汉语词典》 注:“彼此抵触,互不相容。”

    用例:

    宋人笔记《桯史》:“其论与旧说格迕,学者疑之。”

    (他的观点与传统学说相悖,学者们表示怀疑。)


二、构词解析


三、文献权威用例

  1. 《汉书·王莽传》:

    “举措乖戾,格迕民心。”

    (政策措施荒谬反常,与民众意愿相抵触。)

  2. 《宋书·礼志》:

    “新仪格迕旧典,宜悉停用。”

    (新礼仪制度与旧典章相冲突,应全部废止。)


四、现代使用场景

该词属文言遗存,现代汉语多见于学术论述或历史文本,用以描述: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
  3.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4. 《后汉书》《宋书》点校本(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现有资料,“格迕”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概括如下:

词义解析

使用建议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境,现代汉语中更常用“抵触”“矛盾”等替代词。如需进一步了解词源或历史用例,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半掩门儿产翁成合成世床锐初战敦修凡虫风励佛气傅郭傅奏高教鼓臂皇驾黄绵袄子化生金盆加笾家絫千金,坐不垂堂践蹑鉴影度形勦民基地鸡毛官精本惊畏拘究凯易坎子可身口勅僚俊离珠鹿耳门罗巾麻头敏黠墨林目礼挠怀旁系亲属陪告迫劫轻徙鸟举覃均球路锦射堂事与心违税珰疏绝虽则填池退寻蜗争五色瓜夏宫相映成趣县异谢傅墩屑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