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昏庸而僭越。《后汉书·孔融传》:“虽昏僭恶极,罪不容诛,至於国体,宜加讳之。”
“昏僭”是一个汉语词汇,结合“昏”和“僭”两字的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昏僭指昏庸而僭越,即形容人既昏聩无能,又做出超越自身身份或礼制的行为。
文献用例
该词在《后汉书·孔融传》中出现:“虽昏僭恶极,罪不容诛,至於国体,宜加讳之。”,用于描述行为既昏庸又逾越本分、触犯礼法的情形。
昏僭(hūn jiàn)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昏(日字旁)和僭(人字旁)。昏的意思是黑暗、不明亮;僭的意思是冒充、冒犯。昏僭的意思就是邪恶冒犯、不正当行为。
昏字的部首是日字旁,它一共有六个笔画。僭字的部首是人字旁,它一共有十个笔画。
昏僭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吕太后本传》中。吕太后与王莽纠纷的时候,王莽指控她昏僭。后来,这个词逐渐流传开来,用来形容不正当的行为或者违法乱纪。
昏僭的繁体字是「昏僣」。
古代写昏僭时,有一种叫做篆书的字体。篆书是古代的一种字体,结构古朴、笔画刚劲。古代写昏僭的篆书字形为「㒒」。
1. 这个国家的统治者有时会************,行使昏僭之举。
2. 别人的财物,不能随意侵占,否则就是昏僭之行。
昏庸、僭取、昏乱、僭赏、昏君等。
不法、不义、犯法、冒犯。
公正、正当、合法、守法。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