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静其心。《列子·仲尼》:“ 叔孙氏 曰:‘吾常闻之 颜回 曰: 孔丘 能废心而用形。’” 张湛 注:“夫圣人既无所废,亦无所用,废用之称,亦因事而生耳。故俯仰万机,对接世务,皆形迹之事耳。冥絶而灰寂者,固泊然而不动矣。”
“废心”是一个源自道家思想的汉语词语,读音为fèi xīn,其核心含义为“虚静其心”,指通过停止主动的心智活动,达到无为、自然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字面指“废弃心智”,即停止主观思虑,使心境归于虚静。这一概念与道家主张的“无为”“去智”思想密切相关。
哲学背景
出自《列子·仲尼》中叔孙氏对孔子的评价:“孔丘能废心而用形。”张湛注解称,圣人处理事务时,虽表面应对万机,但内心保持“冥绝而灰寂”的虚静状态,强调精神层面的超脱。
应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道家修心方法,主张通过摒弃杂念与刻意作为,使行为顺应自然规律。例如在冥想或处世中追求“形动而心静”的境界。
现代延伸
当代语境下,可引申为对过度思虑的反思,提倡简化思维、回归本真,但需注意其原义与日常口语中“不用心”的贬义用法不同。
提示:该词属于古汉语范畴,现代使用频率较低,需结合具体文献理解。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列子》原文及道家哲学相关研究。
《废心》是一个常用于描述人们精神状态的词语,意思是心灵疲惫、无心经营、失去斗志、对事物不再感兴趣、无法投入积极的情感。
《废心》由废(庀部)和心(心部)组成。其中,废的庀部表示与床有关,心的心部表示与心理、情感有关。总共有14画。
《废心》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文学家贾岛的《临江仙·金蟾吐宝》词中,用以形容自己对现实感到失望、心灵疲惫。
《废心》的繁体字为「廢心」
在古代汉字中,「废心」的写法并未有明显变化。
1. 这段时间事情太多了,我感到非常废心。
2. 他对工作越来越废心,没有了当初的激情。
废心症、废心者、废心不乐、废心一片
心力交瘁、无心恋战、疲惫乏力、丧失干劲
激情四溢、斗志昂扬、充满活力、心旷神怡
黯然魂销拜洗班草抱素辩士飙驾彩头赤除痴儿騃子疮口待敌黨獄大卸八块的役隄塞豆脯遁世絶俗发心卦姑鼓徵寒风侵肌红糟皇士华年瓠犀浃汗间接假易结驩介鲜酒旆钧曲句辀筐椟拉倒良伴量分练熟临命埋汰谩好马使懞懞蒙漠明曜茉莉遣流前嫌乔妆打扮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轻幰囚命熔炉杀伤沈阳市太漠探黑丸暹国小卖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