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废的土丘。 清 汤潜 《广陵杨花篇》诗:“风流千古 隋 天子,回首 雷塘 只废丘。”
废丘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其解释需结合字面义与历史专名义:
指自然形成或人工堆积后遭弃置、荒废的土山或土堆。此义项强调其荒芜、无人管理的状态。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4卷,第220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特指中国西周时期的城邑名称,为周懿王都城所在地。据史书记载,周懿王曾迁都于此,其地理位置约在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南。
来源:1. 《辞源》(第三版)第2册,第1286页,商务印书馆,2015年;
- 史为乐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214页。
秦汉之际,废丘为重要军事据点。项羽分封诸侯时,封章邯为雍王,建都废丘。汉高祖三年(前204年),汉军引水灌城攻破废丘,章邯自杀。后汉朝于其地置槐里县。
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秦·西汉·东汉),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第5-6页图注。
综合文献依据:上述释义综合参考了权威汉语工具书《汉语大词典》《辞源》的词条训诂,以及专业历史地理著作《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历史地图集》的考据结论,确保释义的准确性与学术可靠性。
“废丘”一词的解释可以从字面含义和历史背景两个层面展开:
“废丘”指荒废的土丘,由“废”(荒废、弃用)和“丘”(土堆、小山)组合而成。该词常用来形容被遗弃的自然地貌或带有历史沧桑感的废墟场景。例如清代诗人汤潜在《广陵杨花篇》中写道:“风流千古隋天子,回首雷塘只废丘”,通过“废丘”暗喻隋朝繁华消逝后的衰败景象。
“废丘”在历史上曾是西周都城之一,位于今陕西兴平市东南。据《史记》等记载,西周懿王曾迁都至“犬丘”,后又称“废丘”。秦朝时设废丘县,汉高祖三年更名为槐里县。这一地名反映了古代政治中心的变迁与废弃过程。
若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6、8的高权威性来源。
白眉神白卫蚌江倍伴残败嘈嘈哜哜长余倡作胆志道德义务得来淀园雕虚动辄断蟒发牢骚飞沉福祉根深蒂结格业冠盖场诡挟诡伪衮裳瞽説薅草后筵黄冠草履黄连树环瞩秽壤将相胶折冀北空群锦绣肠看不见苦斗老大无成两截人梨花云面豉弥勒木居士破落户樵斧融昭市中心顺矩说卫斯缠俗界窣静搪撞恬让讬伏枉费工夫网膜亡殁无根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