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朏朒的意思、朏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朏朒的解释

(1).农历月初时的月相。《宋史·律历志七》:“所谓古历平朔之日,月或朝覿东方,夕见西方,则史官谓之朏朒。”

(2).指月的盈亏。 宋 苏轼 《赠眼医王生彦若》诗:“空花谁开落,明月自朏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朏朒是汉语中一个描述月相变化的复合词,由“朏”和“朒”两个单字组成,主要用于古代天文历法文献。其具体含义如下:

一、单字释义

  1. 朏(fěi)

    指农历每月初三前后,新月始现的微弱月光。《说文解字·月部》记载:“朏,月未盛之明也”,强调月光初现而未盈满的状态。古人以“朏”标志月相周期的开端,如《尚书·召诰》载:“惟丙午朏”,即用“朏”表示初三。

  2. 朒(nǜ)

    指农历每月月末,月形残缺将隐的状态。《广雅·释天》释:“朒,亏也”,《宋史·律历志》亦提及“月朔曰朏,月晦曰朒”,说明“朒”与“朏”相对,象征月相周期的终结。

二、合称释义

“朏朒”作为复合词,泛指月亮的盈亏变化,涵盖从新月初现到残月隐没的完整周期。其核心含义包括:

三、典籍依据

  1.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

    对“朏”“朒”的训释奠定了字义基础,为历代字书所承袭。

    (来源:中华书局《说文解字》在线版)

  2. 《宋史·律历志》(元代官修)

    明确将“朏”“朒”对应朔、晦,印证其历法功能。

    (来源:中国国家图书馆《宋史》电子资源)

  3. 《广雅》(三国·张揖)

    通过训诂强化“朒”与“月亏”的关联,补充释义体系。

    (来源:国学大师网《广雅疏证》数据库)

四、文化延伸

“朏朒”虽为专业天文术语,但在古典文学中常被赋予哲学意涵。如宋代朱熹《答林择之书》以“天道朏朒”喻指自然规律的循环,体现中国古代“观象授时”思想下,天文概念向人文领域的渗透。


注:本文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及天文史学界共识,引用典籍版本均来自权威学术机构公开资源。

网络扩展解释

“朏朒”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月相变化,具体含义如下:

1.农历月初的月相

2.月的盈亏变化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词汇(如“盈朒”“朒数”),可参考古代天文文献或训诂学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败毁百礼柏舟半低不高牓阙被灾蒙祸膘肥搏撠裁别草荐常主産家大器成型称心如意驰恋钓名要誉鼎力丁星风萍浪迹凤翣杆菌谷都河岳简久剑士挟揓积牍楬豆晶华锦院军爷里长菱镜利他主义流蔡六耳不同谋龙疏乱家茅蒐摸底目外眦年近古稀凝睇跑泉偏离扑扑且弥清光殇宫社会关系树僞外方人外祖父顽驽猥朝侯无是无非霞布缃衣闲驹硝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