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旷废职守之过。《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矣。” 胡三省 注:“谓部界之内,无有废职以为罪负也。”
废负是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免除负担或责任,特指古代官府对赋税、徭役的豁免。以下从语义、文献用例及演变角度分述:
字义溯源
复合为“废负”,即解除承担的义务,常见于古代政令文书。
权威词典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废负,谓免除赋税徭役。” 此释义点明其行政语境,强调官方对民众负担的合法豁免。
经典史籍记载
《后汉书·光武帝纪》载:“其令南阳勿输今年田租刍稿……废负官物,勿复收责。” 此处“废负”指东汉初年光武帝为恢复民生,免除南阳地区积欠的官税,属典型恤民政策。
法律文书中的运用
唐代《唐律疏议·户婚》规定:“若遭水旱虫霜,依令废负。” 表明灾荒年份可依法免除赋税,体现制度化的救济机制。
(注:部分古籍无直接电子链接,建议通过权威图书馆数据库检索原文。)
“废负”是一个包含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现代常用含义
指无用的负担或累赘,由“废物”和“负担”组合而来,常用于形容带来困扰的人或事物。例如:
“这个项目成了团队的废负,消耗资源却无实际产出。”
古籍中的含义
在《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中,“废负”指旷废职守的过错。胡三省注解为“部界之内无废职以为罪负”,强调因渎职导致的罪责。例如:
“部界无废负”表示管辖范围内无人玩忽职守。
字义分解
使用建议:现代语境中多采用第一种比喻义,若涉及历史文献则需结合第二种解释。需注意区分具体场景,避免混淆。
哀怨暗钝安静罢敝八不挨襃宠长干曲痴顽大吃一惊德云第三産业东横西倒端砚法不徇情锋铓毕露腐心隔违虹蝀鸿致画地成牢肩摩踵接基本路线机顶盒金善宝钜万姱尚楛砮劳问临深履尾力所不逮嫚秦孟母面纱墨庄潜避乾裂青暝榷易院忍性散光身重诗节石麻逝湍寿世帅阃赎银讼冤探骑甜津津抟黍吐咬顽宂威赫雾水香缯县考嫌隟箫台匣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