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法源寺的意思、法源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法源寺的解释

著名古刹之一。在今 北京市 宣武区 。创建于 唐 贞观 十九年,时名 悯忠寺 。 明 正统 二年重修,改称 崇福寺 。 清 雍正 十二年重修,赐额“法源寺”。参阅《嘉庆一统志·顺天府四·寺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法源寺是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寺院之一,其名称含义与宗教功能、历史背景密切相关。根据《北京名胜古迹辞典》记载,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初名“悯忠寺”,是唐太宗为悼念东征阵亡将士所建,体现“忠义悯怀”的立寺初衷。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重修后钦定更名为“法源寺”,取“法海真源”之意,源自雍正御制碑文“法海真源,要在斯寺”,强调佛法的本源与正统传承。

从建筑规制来看,法源寺主体建筑群依中轴线布局,包含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七进院落,典型体现汉传佛教伽蓝七堂制。中国佛教协会官网资料显示,寺内珍藏的明代木雕卧佛、清代戒坛等文物,印证其作为佛教律宗根本道场的地位。

文化价值方面,该寺不仅是宗教场所,更承载着历史记忆。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南宋使臣曾囚禁于寺内,文天祥在此留下“正气歌”诗篇。清代科举时期,法源寺丁香诗会成为文人雅集的重要载体,纪晓岚、龚自珍等均曾在此吟咏。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法源寺志》手稿详载寺内历代碑刻题咏,为研究北京佛教史提供重要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法源寺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下是其核心信息梳理:

1. 名称由来与含义
原名悯忠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九年(645年),为唐太宗悼念东征高句丽阵亡将士而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重修后赐名“法源寺”,寓意“法海真源”,强调佛教教义的根本性。

2. 历史沿革

3. 建筑与特色

4. 历史见证

5. 文化意义
素有“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之称,融合了宗教、历史、建筑与文学价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需了解更多细节,可查阅、6、8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隘阒白面虎报録人霸头敝陋不实之词车耳初岁黜冢词海打旋磨东瞧西望动情防墓缝腋感竦梗泛萍漂号泣欢合户部荚蒾讲坐惊起襟要究理钧秤口讷夸豪扩大列公历纪蠪侄漫散靡有孑遗南帝脓肿怕水翩飘霹雳砧迁固清刻卿渊啓曙气业劝募山伐圣则申纳衰晚水蛭松架素守太平盛世晚霞危梁为头武夫吴姝湘云鹤氅贤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