荚蒾的意思、荚蒾的详细解释
荚蒾的解释
植物名。落叶灌木。叶对生,夏季开白色小花,果实广卵形,深红色。树皮可制绳,果实红熟时可食,种子可榨油。《重修证类本草·木·荚蒾》引《唐本草》:“荚蒾,叶似木槿及似榆,作小树。其子如溲疏,两两相并,四四相对,而色赤,味甘,煮树枝汁和作粥甚美,以饲小儿杀蚘虫,不入方用……盖檀、榆之类也,所在山谷有之。”
词语分解
- 荚的解释 荚 (莢) á 豆科植物的长形果实,亦指狭长无隔膜的其他草木的果实:豆荚。荚果。皂荚。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 蒾的解释 蒾 í 〔荚蒾〕一种灌木,红色核果可食,种子可榨油。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荚蒾”是一个多义词,既可指植物名,也可在特定语境中引申为成语。以下是综合解释:
一、植物学释义
-
基本特征
荚蒾是忍冬科荚蒾属落叶灌木,高可达3米。叶对生,夏季开白色小花,果实广卵形,成熟时呈深红色。树皮可制绳,果实可食用,种子可榨油。
-
分布与习性
原产于中国,全国各省均有分布,西南地区种类最多。适应性强,耐阴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合地栽或盆栽。
-
用途
- 观赏:花朵雅致,果实鲜艳,常用于园林绿化。
- 经济:韧皮纤维可制绳或人造棉,部分种类可吸附粉尘和有害气体。
二、药用价值
荚蒾的根、枝、叶均可入药,性味酸、微寒,具有以下功效:
- 清热解毒:治疗疔疮发热、风热感冒。
- 祛瘀消肿:外用治跌打损伤、过敏性皮炎。
- 临床应用:煎汤内服或鲜品捣敷,如配伍芡实可缓解小儿疳积。
三、引申含义(成语)
在少数语境中,“荚蒾”被引申为成语,形容言辞华丽但内容空洞,类似“华而不实”。不过此用法较罕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四、注意事项
- 药用需遵医嘱,避免自行使用。
- 成语用法需谨慎,建议优先以植物或药材含义为主。
如需更详细分布或药用案例,可参考中医典籍或植物学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荚蒾(jiá mí)这个词是指植物荚果的中空籽荚。下面将对其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介绍。
拆分部首和笔画:
荚蒾是一个由两个部首组成的汉字,分别是草(cǎo)和莫(mò),草字头共有3笔,莫字头共有8笔。
来源和繁体:
荚蒾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尔雅》这本最早记载汉字的工具书,其中荚蒾的意思是可以剥开的荚果。而繁体字“莿蒾”(cì mí)也是荚蒾的另一种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荚蒾也有其他变体的写法,如:“甲蜜”、“加蜜”等。这些写法早期并不是普遍使用的,但在一些古籍中仍能见到。
例句:
1. 这种植物的荚蒾可以被用作食材。
2. 荚蒾里的籽粒可以被用来做药。
组词:
荚蒾作为一个名词,可以和其他词组合成为短语或句子。如:“豆荚蒾”、“荚蒾豆”、“果实的荚蒾”等。
近义词:
荚蒾的近义词可以是“荚果”、“草果”等,它们都指代植物上的中空籽荚。
反义词:
荚蒾的反义词可以是“种子”、“果实”等,这些词语指的是植物上除了中空籽荚以外的部分。
以上就是关于荚蒾这个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