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荚蒾的意思、荚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荚蒾的解释

植物名。落叶灌木。叶对生,夏季开白色小花,果实广卵形,深红色。树皮可制绳,果实红熟时可食,种子可榨油。《重修证类本草·木·荚蒾》《唐本草》:“荚蒾,叶似木槿及似榆,作小树。其子如溲疏,两两相并,四四相对,而色赤,味甘,煮树枝汁和作粥甚美,以饲小儿杀蚘虫,不入方用……盖檀、榆之类也,所在山谷有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荚蒾”是一个多义词,既可指植物名,也可在特定语境中引申为成语。以下是综合解释:

一、植物学释义

  1. 基本特征
    荚蒾是忍冬科荚蒾属落叶灌木,高可达3米。叶对生,夏季开白色小花,果实广卵形,成熟时呈深红色。树皮可制绳,果实可食用,种子可榨油。

  2. 分布与习性
    原产于中国,全国各省均有分布,西南地区种类最多。适应性强,耐阴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合地栽或盆栽。

  3. 用途

    • 观赏:花朵雅致,果实鲜艳,常用于园林绿化。
    • 经济:韧皮纤维可制绳或人造棉,部分种类可吸附粉尘和有害气体。

二、药用价值

荚蒾的根、枝、叶均可入药,性味酸、微寒,具有以下功效:

三、引申含义(成语)

在少数语境中,“荚蒾”被引申为成语,形容言辞华丽但内容空洞,类似“华而不实”。不过此用法较罕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四、注意事项

如需更详细分布或药用案例,可参考中医典籍或植物学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荚蒾(jiá mí)这个词是指植物荚果的中空籽荚。下面将对其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介绍。 拆分部首和笔画: 荚蒾是一个由两个部首组成的汉字,分别是草(cǎo)和莫(mò),草字头共有3笔,莫字头共有8笔。 来源和繁体: 荚蒾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尔雅》这本最早记载汉字的工具书,其中荚蒾的意思是可以剥开的荚果。而繁体字“莿蒾”(cì mí)也是荚蒾的另一种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荚蒾也有其他变体的写法,如:“甲蜜”、“加蜜”等。这些写法早期并不是普遍使用的,但在一些古籍中仍能见到。 例句: 1. 这种植物的荚蒾可以被用作食材。 2. 荚蒾里的籽粒可以被用来做药。 组词: 荚蒾作为一个名词,可以和其他词组合成为短语或句子。如:“豆荚蒾”、“荚蒾豆”、“果实的荚蒾”等。 近义词: 荚蒾的近义词可以是“荚果”、“草果”等,它们都指代植物上的中空籽荚。 反义词: 荚蒾的反义词可以是“种子”、“果实”等,这些词语指的是植物上除了中空籽荚以外的部分。 以上就是关于荚蒾这个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