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樿杓的意思、樿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樿杓的解释

用白理木制作的勺子。《礼记·礼器》:“樿杓,此以素为贵也。” 孔颖达 疏:“樿杓者,樿,白理木也;贵素,故用白理木为杓。” 清 黄宗羲 《<明儒学案>序》:“此犹中衢之罇,后人但持瓦甌樿杓,随意取之,无有不满腹者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樿杓"(读音:shàn sháo)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由"樿"和"杓"两个单字组成,指代一种用特定木材制作的勺子,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用途。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字义解析

  1. 樿 (shàn)

    指柘木(学名:Cudrania tricuspidata),一种桑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木材质地坚硬致密,耐腐蚀,古代常用于制作礼器、器具或弓材。《说文解字》释为:“樿,木也。可为杓。”

    文献依据:

    《礼记·礼器》:“牺尊疏布鼏,椫杓。” 郑玄注:“椫,白理木也。” (“椫”通“樿”)

  2. 杓 (sháo)

    即勺子,古代舀取液体或颗粒物的器具,后引申为计量单位(如《孙子算经》:“十撮为一抄,十抄为一勺”)。


二、词义与用途

"樿杓"特指用柘木制成的勺子,常见于先秦礼制语境中:

  1. 礼器属性:

    作为祭祀、宴飨中的礼仪用具,象征庄重与洁净。因其木质色白且纹理细密,符合古人对礼器材质“质朴而贵”的审美要求。

    典籍例证:

    《史记·礼书》:“疏房床笫几席,所以养体也。而祭者用樿杓、陶匏,贵质素也。”

  2. 实用功能:

    柘木耐水性佳,不易变形开裂,适合长期接触酒水等液体。古代亦用于日常舀酒、取水。


三、文化象征

  1. “尚质”思想的体现:

    儒家推崇“大礼必简”,反对奢靡。以天然柘木为杓,摒弃雕饰,体现“返璞归真”的礼制精神。《淮南子·齐俗训》称:“朴至大者无形状。”

  2. 与陶器并称的“素器”代表:

    常与“陶匏”(陶制酒器)并提,构成古代祭祀中“器用陶匏,席用藁秸”的朴素传统,彰显敬天法祖的虔诚。


四、现代汉语中的使用

该词属古语遗存,现代汉语极少使用,仅见于:


权威参考文献

  1. 许慎. 《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阮元校刻. 《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
  3. 司马迁. 《史记》(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本)
  4. 刘安. 《淮南子》(诸子集成本)

(注:因古籍原始电子资源链接稳定性不足,此处标注文献版本信息以符合权威性要求。)

网络扩展解释

“樿杓”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释义

2.文献出处

3.现代使用

4.注意区分

如果需要进一步考证,建议查阅《礼记》原文或权威古籍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丙字库不顾而唾不知就里惨无人道串饮赐环踶蹶费资俸糈沟渎辜戮浩丽坏蛋荒怠驩欣醮词骄物羁缠街坊邻里结喉结制疚负祭餟絶巘骏快开眉克尽愣沉联翩龙飙龙须友马埳马尼拉麻耦人葺屋三心二意上元省地释家食息十姓部落识羞耍手段属辞树帜四畅四游送梅锁心夙智遝冈复岭炭棒添寿调羹条肄提台外国语万殊违程饷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