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理具的意思、理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理具的解释

犹才识。《三国志·魏志·裴潜传》“ 秀 ( 潜 子), 咸熙 中为尚书僕射”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頠 ( 秀 子)理具渊博,赡於论难,著《崇有》《贵无》二论。”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理具”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才识,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理具”指学识与才能的兼备,常用于形容人具备渊博的学问和出色的思辨能力。该词出自《三国志·魏志·裴潜传》南朝宋裴松之注:“頠(裴潜之孙)理具渊博,赡於论难,著《崇有》《贵无》二论。”


字义分解

  1. 理(lǐ):

    • 本义为“治玉”,引申为事物的纹理、规律(如“木理”“肌理”)。
    • 进一步扩展为道理、事理(如“合理”“理屈”)。
    • 在学术语境中,可指自然科学或物理学(如“理科”)。
  2. 具(jù):

    • 本义为用具(如“农具”“文具”)。
    • 引申为具备、具有(如“初具规模”)。
    • 在人物评价中,可指才干、能力(如“才具”“干城之具”)。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古籍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例如:


补充说明

需注意,“理具”与现代汉语中“处理工具”等短语无直接关联,其含义仅限于古汉语语境下的“才识”。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三国志》相关注释或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理具

理具(lǐ jù)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中,「理」是指事物的原因、道理、规律等意思;「具」则表示具备、具有的意思。综合起来,「理具」的意思是具有理性、遵循原理或规律的事物或工具。

拆分部首和笔画

「理具」的第一个字「理」,是由「王」(wáng)部和「里」(lǐ)部组成。「王」部表示与王、玉有关的意义,「里」部表示与内部、内在有关的意义。它的总笔画数为11画。

第二个字「具」,是由「廴」(yǐn)部和「口」(kǒu)部组成。其中「廴」部表示行走的意思,「口」部表示有关口舌、言语的意思。它的总笔画数为8画。

来源

「理具」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它最早出现在《周礼·冯唐咎传》一书中,用来形容一个人具有才智和能力。后来,这个词逐渐被广泛使用,并衍生出更多的引申意义。

繁体

「理具」的繁体字为「理具」,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理具」的写法并不完全一样。以「理」字为例,它在古代的写法中,曾经存在过「理」字左边带「玉」字旁的写法,表示与玉有关的意思。而「具」字在古代的写法中,曾经存在过不带「口」字旁的写法,表示具备的意思。

例句

1. 他是一位具有理具的科学家,对复杂的问题总能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2. 通过学习,我们要锻炼自己的理具,提高思维的清晰度和逻辑思维能力。

组词

1. 理性(lǐ xìng):指合乎道理、符合逻辑的思维、行为。

2. 具备(jù bèi):指具有、拥有某种条件、品质或能力。

3. 理由(lǐ yóu):指说理、说明问题的理由或依据。

近义词

1. 站得住脚的(zhàn dé zhù jiǎo de):指合乎道理、有说服力的。

2. 合理的(hé lǐ de):指符合常理、公正、合情合理的。

反义词

1. 不合理的(bù hé lǐ de):指不符合常理、不公正、不合情合理的。

2. 无理的(wú lǐ de):指没有道理、不讲道理的。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