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俸稍的意思、俸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俸稍的解释

泛指作为俸禄的钱物。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掖庭宫嬙岁给帛多色綵尔。遇支赐俸稍,绢应生白者多,即一束十端,必间有一端为红生绢,盖忌其纯白故也。”《明史·范济传》:“又其法日造万锭,共计官吏俸稍、内府供用若干,天下正税杂课若干,敛发有方,周流不滞,以故久而通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俸稍是中国古代官吏俸禄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按月发放的粮食津贴。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详细阐释:

一、字义分解与基本定义

“俸”指官吏的薪给,“稍”本义为禾末,引申为官府按一定额度、时限发放的粮食补助。《汉语大词典》 明确将“俸稍”定义为“官吏的廪食”,即官方按月供给的口粮部分。这一制度在唐宋时期尤为普遍,是俸禄中实物形态的体现,与货币俸钱(俸料)共同构成官员的法定收入。

二、历史制度背景

唐代实行“职田+俸料+禄米”的复合俸禄制,其中“稍食”即俸稍的前身,指按月支取的粮食。宋代沿袭此制,《宋史·职官志》 记载官员俸禄包含“粟、厨料、薪炭”等实物,俸稍即属此类。其发放标准与官员品级挂钩,如《新唐书·食货志》载“一品月俸八千,食料一千八百”,其中“食料”即俸稍的组成部分,用于保障官员及随从的基本生活所需。

三、古籍例证与功能

北宋司马光《涑水记闻》 卷三提到:“(官员)俸稍优厚,足以养廉”,说明俸稍具有维持官员生计、防范贪腐的作用。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 卷七亦载:“外任官给俸稍以惠其家”,佐证俸稍的发放对象涵盖京官与外任官员。其功能不仅在于经济补给,更是维系官僚体系稳定的制度设计。

学术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 脱脱等. 《宋史·职官志》. 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司马光. 《涑水记闻》.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
  4. 赵彦卫. 《云麓漫钞》. 历代笔记丛刊本.

    (注:古籍原文详见纸质权威版本,在线数据库如中国基本古籍库可检索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俸稍”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读音为fèng shāo(ㄈㄥˋ ㄕㄠ),其核心含义是“泛指作为俸禄的钱物”。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2.历史用例


3.与现代词汇的关联


4.使用场景


“俸稍”是古代财政制度中的术语,特指俸禄的实物或货币形式,需结合具体历史文献理解其用法。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铁围山丛谈》《明史》等原始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白毛绊子表哥鼻鸣逋怠才辨裁翦车辅春荣畜眼等米下锅调柔弟媳棐忱粉巾钢七郎当高轨光备官声官塘大道瑰癖怀柔天下坏账黄鹄音霁日考楚考磐狂狂髡屯略则林野眠卧木炭木植佞柔浓淡炮头丕然乾穹钤辖情爱蚯蚓曲沮然脐入夜入主散赈圣人师耍流氓疏忽大意随风倒舵套牢铜砚外和亡形微报为鱼无口诗令汙墁显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