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风信。 南朝 梁 任昉 《为庾杲之与刘居士虬书》:“胜寄冥通,谅有风期之迟。” 隋 虞世基 《秋日赠王中舍》诗:“伊昔风期早,金兰信为宝。”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风期终破浪,水怪莫飞涎。” 仇兆鳌 注:“风期,恐是言风信。”
2.风度品格。《晋书·习凿齿传》:“其风期俊迈如此。”《世说新语·言语》“贫道重其神骏” 刘孝标 注引《高逸沙门传》:“﹝ 支道林 ﹞少而任心独往,风期高亮。”
3.犹友谊、情谊。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序:“倾意气於一言,缔风期於千祀。” 宋 司马光 《河上督役怀器之寄呈公明叔度时器之鞫狱沧州》诗:“曾无礼节间,但以风期亲。”
4.风光。 唐 李白 《游敬亭寄崔侍御》诗:“相去数百年,风情宛如昨。”
風期一词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指事先约定的日期或期限。
例证:
《晋书·羊祜传》载祜与陆抗对峙时“推诚相待”,约定交战不偷袭粮道,双方恪守“風期”,互不欺诈。此义强调守约的信用基础 。
喻指人的风骨气节,特指坚守道义、不随流俗的操守。
文献依据:
《汉语大词典》释为“品格志气”,如明代归有光《祭唐虔伯文》称友人“風期峻洁”,赞其刚正不阿的品性 。
用于描述知交间精神契合的境界,超越时空的心灵共鸣。
典故溯源:
李白《梁甫吟》以“風期暗与文王亲”喻姜尚与周文王的君臣知遇,《文选·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亦用“風期”指代思想共鸣 。
权威参考文献:
“風期”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而变化,主要包含以下四个义项:
指与季节相关的风向或气候特征,常见于古诗文。例如:
形容人的气质或品格。例如:
表示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例如:
指自然景色或风光,如李白诗中的相关用法。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例句或成语用法,可参考标注的文献来源。
矮笃笃齿弊舌存稠黏春澌出豫馰颡蜚尸飞鹰走马改装挂褡桂林山水甲天下古字寒丝丝鸿都客化解兼采假山箕伯节院鯨浦进舍女婿稽山大王峻恶鞠育恪勤口疢口试烂板两头大连稔临时动议甪直毛坑猛概梦往神游面鞫弄椀前队卿贰器宇容盛三恶甥徒十六相适俗随时市租耍钱输倕水穷山尽熟丝蔌蔌趿履坛谕天祅铁紧微达详明闲言碎语虾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