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忮的意思、贪忮的详细解释
贪忮的解释
贪婪狠毒。《明史·夏言传》:“海内士大夫方怨 嵩 贪忮,谓 言 能压 嵩 制其命,深以为快。” 清 赵翼 《偶书所见》诗之三:“人则等级殊,荣利百般诱,遂起贪忮心,智力角胜负。”
词语分解
- 贪的解释 贪 (貪) ā 求多,不知足:贪玩。贪杯(过分好喝酒)。贪婪。贪污(利用职权非法地取得财物)。贪恋(十分留恋)。贪心。贪图。贪财。贪求。贪权。贪欲。贪得无厌。贪赃枉法。 笔画数:; 部首:贝; 笔顺
- 忮的解释 忮 ì 害,嫉妒,狠:“不忮不求,何用不藏?” 违逆;刚愎:“不忮于众”。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贪忮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贪”与“忮”二字组合而成,主要形容人性中贪婪与嫉妒并存的恶劣品性。其核心含义指既贪得无厌又嫉贤妒能。以下从权威辞书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 核心释义
“贪忮”指人贪婪而忌刻。其中:
- 贪:意为贪求、贪得无厌,指对财物、名利等有非分的、永不满足的欲望。
- 忮:意为嫉妒、忌恨、狠戾,指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该词强调一个人同时具备强烈的占有欲(贪)和强烈的排他性、伤害性(忮),常用来描述心术不正、品德败坏之人。
二、 字义详解与典籍佐证
- “贪”:《汉语大词典》 释“贪”为“求多,不知足”,如“贪财”、“贪得无厌”。其本质是对不属于自己或超出应得范围之物的过分索求。
- “忮”:《汉语大词典》 释“忮”为“嫉妒;狠戾”。如《诗经·邶风·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不嫉妒不贪求,怎么会不好呢?)。《庄子·齐物论》:“大勇不忮”,意指真正的勇者不怀嫉妒害人之心。“忮”体现了因嫉妒而产生的阴险、狠毒心态。
- “贪忮”合用: 此词多见于古代文献评论人物品性。如宋代苏轼在《荀卿论》中批评战国策士:“其为心也,悚然而不常,悁悁然而易以怒,忮害而贪冒。” 虽未直接连用“贪忮”,但“贪冒”(贪图财利)与“忮害”(嫉妒害人)并举,实为“贪忮”之义的具体表现。后世常将“贪忮”视为一种恶劣的复合性格特征。
三、 总结
“贪忮”一词精准刻画了人性中两种紧密相连的恶德:贪婪无度与嫉贤妒能。拥有“贪忮”之心的人,既对利益永不满足,又见不得他人优于自己,常为满足私欲或消除嫉恨而行事不端。此词具有鲜明的贬义色彩,是古人用以批判不良品行的常用词汇。
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 - 该词典是当今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词典,对“贪”、“忮”及包含该词的复合词(如“贪忮”)有权威释义和丰富书证。
- 《辞源》(商务印书馆) - 侧重古汉语语词溯源,对“忮”等字的古义及其在典籍中的运用有详细阐释。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对“贪忮”等文言复合词有明确释义,适合理解其在古文中的具体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
“贪忮”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贪”和“忮”二字组成,以下是详细解释:
-
拼音与基本释义
拼音为tān zhì,意为贪婪狠毒。其中,“贪”指对财物或欲望过度追求,“忮”则含嫉妒、狠毒之意,组合后形容人既贪得无厌又心性狠辣()。
-
单字拆解
- 贪(tān):本义为贪财,引申为对某种事物永不满足的欲望,如“贪污”“贪图”。
- 忮(zhì):指嫉妒或狠毒,如成语“不忮不求”(出自《诗经》)表示不嫉妒、不贪求,反衬“忮”的负面含义。
-
语境与用法
该词多用于描述人性中的恶劣品质,常见于书面或古典文献。例如:“其性贪忮,不可委以重任。”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替代为“贪婪狠毒”“贪狠”等表达。
提示:若需更权威的古典用例,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或《辞源》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敖世轻物鳻鶞半规管驫水比兴财运痴风尺疏冲夷除革悴族大风子遁贼阿弥陀佛反尔矾课发岁服务尲尬龟占扢扬涵淡横拖倒拽红茶黄干黑廋黄穣穣歡游回忆录减仓剪发幵零谨守齎议渴见阔绝敛辔笼纱马牛风末照抢拍千依百顺迁舟翘结青宫群岛渠疎驱役认命瑞符韶媚深文傅会市庸讨习铁将军把门投间抵隙武落下爱匣里龙吟乡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