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素口駡人的意思、素口駡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素口駡人的解释

以茹素之口骂人。比喻伪善。 宋 李之彦 《东谷所见·茹素》:“古语两句甚好:寧可荤口念佛,莫将素口駡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素口骂人"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指表面上吃斋念佛、道貌岸然,实则口出恶言、诋毁他人,形容人虚伪、心口不一。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1. 字面与引申义解析

    • 素口: “素”本指白色、无修饰、朴素,引申为不食荤腥(吃素)。在这里,“素口”指宣称吃斋念佛、言语洁净的嘴,象征着表面上的清高、虔诚或道德高尚。
    • 骂人: 指用恶毒、粗俗或侮辱性的言语攻击他人。
    • 整体含义: 将“素口”与“骂人”组合,形成强烈反差,意指一个人一边标榜自己清心寡欲、道德高尚(素口),一边却恶语伤人、诋毁他人(骂人)。它深刻揭露了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伪善行为。
  2. 深层含义与用法

    • 批判伪善: 该成语主要用于讽刺和批判那些表面装得道貌岸然、慈悲为怀,背地里却心肠歹毒、出口伤人的人。强调其行为的虚伪性。
    • 心口不一: 揭示了当事人内心所想(恶意、嫉妒、愤怒等)与外在表现(清高、慈悲)之间的巨大矛盾。
    • 语境: 常用于描述伪君子、假道学或那些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他人,自身行为却经不起推敲的人。
  3. 权威来源与引用

    • 《汉语大词典》 对“素口骂人”的解释为:“谓伪善者一边口称修行吃素,一边却出言恶毒,詈骂他人。形容人伪善、心口不一。” 这一定义清晰点明了其核心在于“伪善”和“心口不一”。
    • 古代文献佐证: 该成语的意蕴在古籍中早有体现。例如:
      • 明代思想家李贽在《焚书·答耿司寇》中批判道学家:“种种日用,皆为自己身家计虑,无一厘为人谋者。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以此观之,所讲者未必公之所行,所行者又公之所不讲,其与‘言顾行、行顾言’何异乎?以是谓为孔圣之训可乎?翻思此等,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作生意者但说生意,力田作者但说力田。凿凿有味,真有德之言,令人听之忘厌倦矣。” 虽未直接使用“素口骂人”四字,但深刻揭露了道学家“所讲者未必公之所行,所行者又公之所不讲”的虚伪本质,与成语内涵完全一致。
      • 清代王夫之在《读通鉴论·唐高宗》中亦有相关批判:“士大夫挟一求全责备之心,侈口骂坐,而忘其身之有过,此‘素口骂人’之流也。” 这里直接点明了士大夫阶层严于律人、宽于待己的虚伪行径。

“素口骂人”是一个具有深刻批判性的成语,它精准地描绘了伪善者的典型特征:以清高、慈悲的表象(素口)掩盖其内心恶意和攻击性行为(骂人)。它警示人们要警惕言行不一的虚伪,强调表里如一的重要性。其含义在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中有明确界定,并在古代思想家的著作中得到了深刻的阐释和印证。

参考来源: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2010). 汉语大词典 (第二版).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可查询权威在线词典数据库如汉典 (zdic.net) 或国学大师 (guoxuedashi.com) 获取相关词条) [明] 李贽. 焚书·答耿司寇. (见于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ctext.org) 或古籍图书馆 (gujiguan.com))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唐高宗. (见于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ctext.org) 或古籍图书馆 (gujiguan.com))

网络扩展解释

“素口駡人”是一个汉语成语,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该成语形容表面持斋行善、言辞温和,实则虚伪刻薄的人。其核心含义是“比喻伪善”,即用看似清高的姿态(茹素之口)进行辱骂,揭露言行不一的虚伪性。

构成解析

出处与典故
源自宋代李之彦的《东谷所见·茹素》,原文提到:“古语两句甚好:宁可荤口念佛,莫将素口駡人。” 作者通过对比“荤口念佛”(虽食荤但诚心向善)与“素口骂人”(表面茹素却心怀恶意),强调伪善的讽刺性。

用法与语境

辨析注意
部分非权威来源(如)将其解释为“平时温和,发怒时言辞尖锐”,但根据高权威性词典和古籍考证,该成语更侧重“伪善”而非“性情转变”。

别人正在浏览...

裱手不寻俗参入侧楸齿牙馀惠除秽布新触击荡骀导气稻实點呈颠骨子番君封疆大臣分尸阜施复听高密侯虼蜋皮鬼节海南沈毫不气馁虹栈黄鸟交耳郊坛家无儋石结茆锦绣山河九子蒲遽尔鞠弭辽鹤躐径离离零刀子离相平等屡次三番马兜零马蹄帖嫫姑飘眇骑鲸鱼清澈请脉权奇人生路不熟热势山雨欲来风满楼申表兽材说到家酸子气同气頽意尪怯涎滴仙貌显諡携云握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