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胪名的意思、胪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胪名的解释

唱名。 清 冯桂芬 《五十初度自题小影》诗:“朵殿臚名叨上第,绣衣持节歷南天。”参见“ 臚唱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胪名”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术语,具体含义及解释如下:

  1. 基本释义
    “胪”本义为皮肤(),后引申为传语、陈述。在科举语境中,“胪名”指殿试后按甲第顺序宣读并公布进士姓名的行为()。

  2. 科举背景
    明清时期,殿试结束后,皇帝会钦定进士名次,由官员当众高声唱名传告,称为“传胪”或“胪唱”。“胪名”即这一仪式的核心环节,象征士子通过科举获得功名()。

  3. 具体流程

    • 传胪仪式:分两日进行,首日公布三甲名单,次日举行隆重的“金殿传胪”典礼,由鸿胪寺官员宣读一甲(状元、榜眼、探花)姓名()。
    • 宣读方式:自上而下传递名次,先由内阁官员向皇帝奏报名单,再由鸿胪寺官员传至殿外()。
  4. 延伸意义
    “胪名”不仅指代公布名单的动作,也暗含对士子才能的认可和荣誉赋予,是古代文人仕途的重要转折点。

  5. 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胪名”一词已不常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对科举文化的描述中。

网络扩展解释二

《胪名》的意思

《胪名》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封建时代官员的官名。在古代,胪名是由皇帝赐予官员的,代表着该官员的身份和职位。

拆分部首和笔画

《胪名》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两个部分,分别是“月”和“名”部。其中,“月”是表示该字的部首,而“名” 是表示该字的形声字旁。胪名的总笔画数是十一画。

来源和繁体

胪名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该词来源于古代官制,官员的职位和身份是由皇帝赐予的,所以被赐予的名号就是胪名。

胪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臚名」。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一些不同。在古代,胪名的写法是「胪名」。它的读音和意思与现代的胪名相同,只是字形稍有差异。

例句

他的胪名是太守,拥有一方疆土的管理权。

皇帝授予了他一个响亮的胪名,使他成为一方的统治者。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胪名册、胪名册子、胪名台等。

近义词:封号、官名、官职。

反义词:无。因为胪名是封建社会的特定称号,没有相应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