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积石的意思、积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积石的解释

(1).指积聚在一起的石块。《汉书·晁错传》:“山林积石,经川丘阜,屮木所在,此步兵之地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石门最高顶》诗:“长林罗户穴,积石拥基阶。” 前蜀 韦庄 《李氏小池亭十二韵》:“积石乱巉巉,庭莎緑不芟。”

(2).矿石。 汉 王充 《论衡·量知》:“铜锡未採,在众石之间,工师凿掘,鑪橐铸鑠乃成器,未更鑪橐,名曰积石。积石与彼路畔之瓦,山间之砾,一实也。”

(3).山名。即 阿尼玛卿山 。在 青海省 东南部,延伸至 甘肃省 南部边境。为 昆仑山脉 中支, 黄河 绕流东南侧。《书·禹贡》:“导 河 积石 ,至于 龙门 。” 元 袁桷 《送马伯庸御史奉使河西》诗之一:“青琐倦迂散,执轡踰关 河 。黄流何奔倾, 积石 何嵯峨。”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五八:“导 河 积石 归 东海 ,一字源流奠万譁。” 郑观应 《盛世危言·治河》:“ 河水 发源 崑崙 之墟,伏流数千里,涌出地上匯为 星宿海 ,至 积石 流入中国。由 积石 而东北而南三千里至 龙门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积石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面本义

"积石"由"积"(堆积、累积)与"石"(石头)构成,指自然形成或人工堆砌的石头群。《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堆积的石头",常用于描述地质景观,如青海省"积石山"即因山体岩石层叠得名。唐代柳宗元《小石潭记》"全石以为底"的描写,亦可视为积石地貌的文学例证。

二、古籍中的地理概念

在先秦文献中,"积石"特指黄河源头山脉。《尚书·禹贡》载"导河积石",指大禹治水时疏导黄河的起点山脉,汉代郦道元《水经注》进一步考证其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此用法成为古代地理学的重要术语。

三、考古学术语

考古学中"积石冢"指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石砌墓葬群,如辽宁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积石冢群。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报告,此类建筑以石块堆筑墓室,反映先民对石料的仪式化运用。

四、引申象征意义

宋代文人将"积石"引申为坚韧品格的隐喻。陆游《书愤》中"磊落犹能出积石"之句,即以积石的稳固特性比拟人格力量,该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形成固定文化符号。

网络扩展解释

“积石”一词主要有以下三个含义,结合多来源信息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积聚的石块
    指自然堆积或人工形成的石块群。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对地形或建筑的描述,如《汉书·晁错传》提到“山林积石”作为步兵作战的地形特征。南朝谢灵运的诗句“积石拥基阶”也以石块堆积形容庭院结构。

  2. 矿石
    汉代王充在《论衡》中将未经冶炼的铜锡矿石称为“积石”,强调其原始状态与普通石块的差异。

二、地理专名

  1. 山名(积石山)
    即阿尼玛卿山,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及甘肃南部边境,属昆仑山脉中支,黄河绕行其东南侧。
    • 历史记载:《尚书·禹贡》有“导河积石”之说,被视为黄河源头之一。
    • 文化意义: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导河积石归东海”描绘黄河脉络,体现其地理象征意义。

三、扩展应用

该词也用于文学或地名中,如“积石关”“积石峡”等,多与山石地貌或历史典故相关。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籍、地理及语言学资料,需注意语境中具体指向(如地质形态或特定山脉)。

别人正在浏览...

儤贺比辰冰销叶散菜刀陈弊宸断吃化池汤舛倚春溜荡隳导向盗言盗铸佃户多历年稔废员俸入風政分级救治干政国际共管雇山洪蒙红旗渠宦海讳匿柬择精刮金鐀金坛狷傲鞙佩抉破惧服狂酲溜冰麻肺汤霓帔怕不敲钉钻脚卭卭距虚让谦人非物是瑞佑丧检缮治圣训神神鬼鬼霜路送横蒜脑藷腾觚铜陛痛责伍潮无立锥之地峡江先兆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