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娣侄的意思、娣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娣侄的解释

古时诸侯的女儿出嫁,从嫁共事一夫的妹妹和侄女称“娣姪”。《汉书·杜钦传》:“必乡举求窈窕,不问华色,所以助德理内也;娣姪虽缺不復补,所以养寿塞争也。” 颜师古 注:“媵女之内,兄弟之女谓之姪,己之女弟则谓之娣。”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五》:“媵娣姪于昏礼,登孙尸于祭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娣侄(dì zhí)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古老的称谓词,特指古代诸侯嫁女时,随同出嫁的妹妹和侄女。这一制度体现了周代宗法社会下的婚姻礼制特点,主要功能是巩固政治联姻关系。

  1. 核心释义

    “娣”指新娘的同父妹妹,“侄”指新娘的兄弟之女(即侄女)。二者作为“媵妾”随正妻一同嫁往夫家,形成“诸侯一娶九女”的礼制安排。该词最早见于《仪礼·士昏礼》:“媵御交,娣侄从。”郑玄注:“娣,女弟也;侄,兄弟之子。”

  2. 制度文化背景

    在周代分封制下,娣侄制度是维系诸侯国间政治联盟的重要手段。通过血缘亲属的陪嫁,既保障了嫁女方在夫家的势力延续,又强化了“甥舅之国”的纽带。《春秋公羊传·庄公十九年》载:“媵者何?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

  3. 语义演变

    随着宗法制度瓦解,娣侄的礼制功能在战国后逐渐消失,但词汇仍保留在文献中。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强调:“娣姪犹言女弟与兄弟之女”,说明其构词法属于并列式复合词。

  4. 现代使用与辨析

    现代汉语中该词已罕用,仅在研究古代礼制或阅读典籍时出现。需注意与“娣姒”(妯娌)、“侄女”(单指兄弟之女)等亲属称谓的区别。当代《汉语大词典》明确标注其历史词属性。


参考来源

  1. 《仪礼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春秋公羊传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 《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4.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娣侄”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主要用于描述特定婚姻制度下的亲属关系。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解释:

  1. 核心含义
    指古时诸侯女儿出嫁时,随嫁的妹妹(娣)和侄女(侄),她们作为媵妾(陪嫁女性)共同侍奉一夫。这一制度多见于先秦至汉代的贵族联姻,具有政治联姻性质。

  2. 词源与构成

    • “娣”:原指丈夫的弟媳或同夫诸妾中的年幼者,后引申为姐妹中的妹妹。
    • “侄”:此处特指兄弟的女儿(即侄女),而非现代常用的“侄子”。
  3. 历史背景
    这一制度在《汉书·杜钦传》中有明确记载,颜师古注曰:“媵女之内,兄弟之女谓之姪,己之女弟则谓之娣”,表明娣、侄分别代表不同亲属层级的陪嫁者。其目的是通过多女性联姻巩固家族纽带,减少妻妾争斗。

  4. 其他说法辨析
    部分资料(如)提到“娣侄”指叔父与侄子妻子的关系,但此解释未见于古籍或主流研究,可能是对“娣”“侄”单独含义的误组合,建议以第一种解释为准。

“娣侄”反映了古代宗法制度下女性作为政治婚姻附属品的现象,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其特定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巴图鲁表字璧品采集草鸡掸人电子电压表放洋奉祝覆部凫船敷告敷写高墩咯腾怪得观傩航天会法豁辣辣江漘家祀稽式决断拘文空前乐极则悲烈畅鬣鬁淩晨零露鸣泉南江品色披榛采兰器满意得秦皮裘帽确质曲录木姌袅戎亭柔莹三釜养縿縿哂笑试办世産阘非天定筳篿袜腹问卦温中吾家龙文衔棰显处视月宪牌闲气仙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