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抵巇的意思、抵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抵巇的解释

(1).《鬼谷子·抵巇》:“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陶弘景 题注:“抵,击实也;巇,衅隙也。墙崩因隙,器坏因衅,而繫实之,则墙器不败。若不可救,因而除之,更有所营置,人事亦由是也。”后用“抵巇”以指钻营。 唐 韩愈 《释言》:“弱於才而腐於力,不能奔走乘机抵巇以要权利。” 宋 穆脩 《和秀才江墅幽居》之五:“抵巇非我事,大笑引 苏 锥。”《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符三年》:“夫乘时抵巇以盗富贵,探微揣端以固权宠,谓之姦,可也。”

(2).攻讦,攻击。 宋 洪迈 《容斋五笔·李德裕论命令》:“宜其一朝去位,遂罹抵巇,皆自取之也。” 明 归有光 《史称安隗素行何如》:“设使吾之所自立者,已自陷于颇僻,则小人之投间抵巇,其将何所不至哉!” 清 薛福成 《上李伯相论西人传教书》:“曩者洋人不靖,因我 粤 寇之难,抵巇捣虚,震惊京师。”

觝巇:犹钻营。 元 揭傒斯 《幽忧赋》:“乘机觚巘既不遗力兮,犹恐余顾而有他。”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抵巇"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堵塞缝隙、弥补疏漏,常引申为防患于未然或消除隐患。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字义解析:

    • 抵:本义为抵挡、支撑、抵触,引申为堵塞、填补。
    • 巇:音“xī”,本义指山间的缝隙、裂缝,引申为漏洞、破绽、可乘之机、潜在的危机或矛盾。
  2. 词义详解:

    • 本义:指用东西堵塞器物或建筑上的裂缝、孔洞。
    • 引申义(常用):
      • 防微杜渐:在祸患、错误或危机刚刚萌芽(如同细小的缝隙)时就采取措施加以堵塞、消除,防止其扩大。
      • 弥合矛盾:在人际关系或国家关系中,发现并主动弥补、调和可能引发冲突的裂痕或分歧。
      • 消除隐患:找出并解决潜在的问题、弱点或风险。
  3. 哲学与谋略内涵: “抵巇”一词带有深刻的哲学和谋略色彩,尤其在纵横家思想中。它强调洞察力(发现“巇”)和行动力(实施“抵”),主张主动、及时地处理问题,而非被动等待。它既是处世之道,也是治国安邦、外交纵横的策略。

  4. 经典出处与用法: 该词最著名的出处是战国时期纵横家典籍《鬼谷子》的《抵巇》篇。鬼谷子在此篇中系统阐述了“抵巇”之术:

    “巇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大意是:小的缝隙会发展成大裂缝。在缝隙刚有征兆时,就可以用“抵”的方法来堵塞它、使它退却、平息、消失,甚至可以利用它来达到目的。这就是“抵巇”的道理。鬼谷子认为,无论是治理国家还是个人处世,都需要运用“抵巇”之术来维护稳定或实现目标(来源:《鬼谷子·抵巇第四》)。

  5. 现代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抵巇”是一个较为书面化、文雅的词汇,常用于强调预防性措施、危机管理或解决深层矛盾的语境中。例如:

    • “管理者需具备抵巇之智,及时发现并解决团队中的潜在冲突。”
    • “这项政策旨在抵巇社会不公,防止矛盾激化。”

“抵巇”意指堵塞缝隙,其深层内涵在于洞察并主动消除隐患、弥合矛盾、防患于未然。它源于古代哲学与谋略思想,尤其与《鬼谷子》的智慧紧密相连,强调在事物发展的萌芽阶段就采取干预措施,是一种积极的处世和治理策略。

网络扩展解释

“抵巇”是源自《鬼谷子》的哲学概念,其内涵可从以下四个层面解析:

一、字面含义

二、哲学内涵(基于《鬼谷子》核心思想)

  1. 防微杜渐
    强调在矛盾萌芽阶段(即“巇始有眹”)及时干预,通过堵塞(抵而塞)、阻止(抵而却)、平息(抵而息)等方式化解危机。
  2. 辩证思维
    提出“可抵而得”的转化观,即通过主动干预将危机转化为机遇。

三、实践应用

四、经典示例 《鬼谷子》以墙垣崩塌比喻:“墙崩因隙,器坏因衅”,说明及时修补(抵巇)可避免整体崩溃;若漏洞过大无法修复,则建议彻底革新系统(“因而除之,更有所营置”)。

补充说明
该概念在不同语境中或有褒贬差异:在风险管理层面强调积极预防,在人际层面可能涉及权谋之术,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倡讴朝饷粗谩担愁盗据道思德言工貌地利人和冻梨冻肉对于翻骂公姓豪率鸿鹅怀树幻法缰勒监决鸠子骏丽刊登夸功烂好人老措大冷呵呵连扯跟头鍊魄利福灵若龙皮扇子録事秣马鲵鰌披簿坪台气断声吞倾靡七弃起信拳果韧干三卿扫松商中世不曾世亲豕折十鼠同穴书评天幸天涯海角统计员旺密逶折无下仙标狶膏隙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