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底平的意思、底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底平的解释

(1).犹底定。《书·禹贡》:“ 大野 既猪, 东原 底平。” 孔 传:“ 东原 致功而平,言可耕。” 蔡沉 集传:“底平者,水患已去,而底於平也。”

(2).引申指安定;平定。 唐 刘得仁 《马上别单于刘评事》诗:“天下底平须共喜,一时闲事莫惊心。”《金史·宗浩传》:“是以所侵疆土,旋即底平。”参见“ 底定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底平”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明确物理形态描述特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物体底部或基础部分的平整状态。从构词法分析,“底”指物体的最下层或基础部位,“平”表示无凹凸、均匀齐整的状态,二者结合后主要用于描述器物、建筑或地理形态的基底特征。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的定义,“底平”可拆解为两层释义:一是指物体底部平整,如“砚台底平,置于案上不摇晃”;二是引申为事物根基稳固,如“治水需河道底平,方能防洪”。该词在古代文献中亦常见于工程记载,例如《天工开物》提及“铸器须模底平,熔液乃匀”,强调基底平整对工艺质量的影响。

从词源演变看,“底平”最早见于汉代典籍,原指夯土地基的平整工艺,后逐渐扩展至日常器物描述。现代汉语中,该词在制造业、建筑业等领域仍具专业性表述价值,例如机械加工中“工件底平度”是衡量精度的关键指标。需要注意的是,在古汉语语境下,“底平”偶作动词短语使用,意为“使底部变平”,此用法在现代已基本消失。

网络扩展解释

“底平”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1. 犹底定
    指事物达到稳定、完成的状态,通常与治理、局势相关。例如《书·禹贡》中的“东原底平”,指水患平息后土地恢复耕作能力。唐代刘得仁的诗句“天下底平须共喜”也体现了这一用法,表达天下安定的含义。

  2. 安定;平定
    引申为描述社会或个人状态的平静与稳定。如的现代造句“心底平静”,即用“底平”形容内心的安宁。


扩展信息: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典故,可参考、2、6中的文献引用。

别人正在浏览...

悲激并立避弄蒇功齿豁愁惨出碜徂兹达僚大气压底账豆萁相煎防杜凤质富康格目箇时共进会鳏贵耳桧花蜜鲑羞龢暖滑稽戏回溯胡卢蹄豁閜江珧柱结邻金蓓蒯席赖横琅帙撂开手笼籞沦匿緑蕚梅貌喏难倒桥托起嗣逡巡酒日不暇给傻里八机勝民神屋摄威擅势霜梅私厚天灵盖挑浚吐白酴清偎亵五笔桥五福雾委鲜薄小末洗脸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