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底片的意思、底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底片的解释

(1) [negative;photographic plate]

(2) 拍摄过的胶片,物像的明暗与实物相反。这种胶片用来印制相片

底片模糊不清

(3) 未拍摄过的胶片

照相前底片不要受潮

(4) 也叫“底版”

详细解释

(1).指拍摄和冲洗过的胶片,其物像的明暗和实物相反。这种胶片用来印制相片或电影的正片。也叫底版或负片。

(2).未拍摄过的胶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底片(dǐ piàn)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如下:

一、基础定义

指传统摄影中经曝光、显影后得到的原始胶片,其明暗层次与被摄物体相反(即负像),用于冲洗照片。例如:

“底片是摄影成像的中间载体,通过化学处理将景物影像固定在胶片上。”

二、技术特性

  1. 成像原理

    底片通过感光材料(如卤化银)记录光线信息,经显影液还原金属银形成负像。明暗关系需通过印相或放大工艺反转才能得到正像照片。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材质与类型

    常见材质包括硝酸纤维、醋酸纤维或聚酯基片,按感光范围分为全色片、分色片等。黑白底片以灰度层次呈现影像,彩色底片则包含青、品红、黄三层染料。

    来源:《中国摄影大辞典》,中国摄影出版社

三、现代语境延伸

在数码摄影普及后,“底片”一词亦被借喻为原始图像文件(如RAW格式),强调其未经修改、保留完整信息的特性。例如:

“数码时代的底片即原始数据文件,是后期处理的基准。”


权威参考来源(符合原则):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3. 《中国摄影大辞典》,中国摄影出版社
  4. 《摄影技术术语国家标准》(GB/T 13964-2008)

网络扩展解释

底片(又称菲林,英文film的音译)是传统摄影中用于记录影像的感光材料,其核心作用是通过化学变化保存被摄物体的光信息。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底片是照相时用来记录影像的底板,通常由透明片基(如乙酸、赛璐珞或聚酯材料)涂覆感光化学物质(如卤化银)制成。未经显影的底片称为“未曝光胶片”,显影后则形成负像(明暗与实物相反)或正像。

2.材质与工作原理

3.类型与用途

4.历史与现代应用

底片曾是摄影的核心载体,感光度从ISO 25到3600不等。随着数码技术普及,底片逐渐被电子传感器取代,但仍被胶片摄影爱好者及专业领域(如电影、艺术摄影)使用。

5.文化意义

底片象征摄影的物理性与不可逆性,如“保留底片”常被比喻为保存原始记忆。

如需进一步了解不同底片的具体工艺或历史发展,可参考摄影专业资料或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并视博厚赤骨立川逝垂缰触类而通存据寸赏答对代邸登年地毯法律方籍房捐番藷陔步拱桥管隰鼓唇摇舌黄奴货师交钞借书留真禁柳矜满进猛举察军首扛擡睽离老货连黏领胡描字内卦扭送陪臣国平贷青鸟器师奇相确考区县如履如临纱锭深察生齿生民时珍水蛆殊指腾觚调鬭通才练识丸卵味之素下访香象笑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