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底片的意思、底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底片的解釋

(1) [negative;photographic plate]

(2) 拍攝過的膠片,物像的明暗與實物相反。這種膠片用來印制相片

底片模糊不清

(3) 未拍攝過的膠片

照相前底片不要受潮

(4) 也叫“底版”

詳細解釋

(1).指拍攝和沖洗過的膠片,其物像的明暗和實物相反。這種膠片用來印制相片或電影的正片。也叫底版或負片。

(2).未拍攝過的膠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底片(dǐ piàn)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如下:

一、基礎定義

指傳統攝影中經曝光、顯影後得到的原始膠片,其明暗層次與被攝物體相反(即負像),用于沖洗照片。例如:

“底片是攝影成像的中間載體,通過化學處理将景物影像固定在膠片上。”

二、技術特性

  1. 成像原理

    底片通過感光材料(如鹵化銀)記錄光線信息,經顯影液還原金屬銀形成負像。明暗關系需通過印相或放大工藝反轉才能得到正像照片。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材質與類型

    常見材質包括硝酸纖維、醋酸纖維或聚酯基片,按感光範圍分為全色片、分色片等。黑白底片以灰度層次呈現影像,彩色底片則包含青、品紅、黃三層染料。

    來源:《中國攝影大辭典》,中國攝影出版社

三、現代語境延伸

在數碼攝影普及後,“底片”一詞亦被借喻為原始圖像文件(如RAW格式),強調其未經修改、保留完整信息的特性。例如:

“數碼時代的底片即原始數據文件,是後期處理的基準。”


權威參考來源(符合原則):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3. 《中國攝影大辭典》,中國攝影出版社
  4. 《攝影技術術語國家标準》(GB/T 13964-2008)

網絡擴展解釋

底片(又稱菲林,英文film的音譯)是傳統攝影中用于記錄影像的感光材料,其核心作用是通過化學變化保存被攝物體的光信息。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底片是照相時用來記錄影像的底闆,通常由透明片基(如乙酸、賽璐珞或聚酯材料)塗覆感光化學物質(如鹵化銀)制成。未經顯影的底片稱為“未曝光膠片”,顯影後則形成負像(明暗與實物相反)或正像。

2.材質與工作原理

3.類型與用途

4.曆史與現代應用

底片曾是攝影的核心載體,感光度從ISO 25到3600不等。隨着數碼技術普及,底片逐漸被電子傳感器取代,但仍被膠片攝影愛好者及專業領域(如電影、藝術攝影)使用。

5.文化意義

底片象征攝影的物理性與不可逆性,如“保留底片”常被比喻為保存原始記憶。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底片的具體工藝或曆史發展,可參考攝影專業資料或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雲篇八口編演扯鈴春秀粗心大雁塔大壯舞電瓶掉眩遞車定情東霤杜莖山二烯烴風池撫期和勉恒裁花海畫缋歡燕灰炭狐尾單衣僬僥竟士九河揪捽看候老虎棱峻離戎理所鹠鷅魯潔婦蘆哨盲談沒勁每歲孟夏炮艇飄突竅會七寶團圞清詠拳打腳踢揉煉三輪曬犢鼻閃閃升雲沈質食不暇飽詩花石家莊市疏辣辣私廐素潔天明萬人敵諧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