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朝贡的意思、朝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朝贡的解释

[pay tribute to an imperial court] 古代外国或藩属国的使臣来朝见君主,并敬献礼物

诣阙朝贡

详细解释

古时谓藩属国或外国使臣入朝,贡献方物。《后汉书·乌桓传》:“ 辽西 乌桓 大人 郝旦 等九百二十二人率众向化,诣闕朝贡,献奴婢牛马及弓虎豹貂皮。”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国朝承平日,外国朝贡,间数年必有之,史策但书某国贡方物而已。”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朝贡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核心制度,指藩属国或外国通过进献贡品以表示臣服和尊崇的行为。以下从多个维度综合解析这一概念:

一、核心定义

朝贡(拉丁语:tributum)是地方政权或属国向中央王朝(如中国)进献贡品,以确认政治隶属关系的仪式性行为。其本质是「通过礼仪化的物资交换,构建等级化的国际秩序」,即「薄来厚往」的经济互动中隐含政治臣属象征。

二、历史演变

  1. 起源阶段:可追溯至商周时期的畿服制度,甲骨文记载方国向商王进献羌人、牲畜等贡品,西周通过五服制规范诸侯朝贡频率和贡品类别。
  2. 体系确立:汉武帝时期击败匈奴后,西域诸国纷纷朝贡,形成以汉朝为中心的「册封-朝贡」关系,如「汉倭奴国王」金印的颁发。
  3. 顶峰时期:清代将朝贡制度精细化,要求琉球、越南等属国定期派遣使团,贡品清单需经礼部核准,回赐价值常超贡品数倍。

三、运作机制

  1. 政治象征:属国君主需接受中国皇帝册封,使用中国年号历法,新君即位须获中央王朝认可。
  2. 经济逻辑:明朝对占城国的回赐案例显示,1506年占城进贡象牙200斤,明廷回赐丝绢300匹、瓷器500件,价值比为1:3.7。
  3. 礼仪程式:使团需完成「表文呈递-贡品查验-御前觐见-赐宴赏赉」四步骤,觐见时需行三跪九叩礼。

四、历史影响

  1. 国际秩序建构:持续2000余年的朝贡体系,塑造了「中国中心主义」的东亚国际格局,直至1895年《马关条约》废止中朝宗藩关系。
  2. 文化传播效应:朝鲜使团1624年引入《朱子文集》,推动儒学在东亚传播;琉球通过朝贡获得闽人三十六姓,促成汉字文化圈扩展。
  3. 经济损益争议:乾隆时期朝贡支出占财政0.3%-0.5%,但通过附属国对华贸易特许权,间接获得数十倍经济利益。

五、现代启示

该制度虽已消亡,但其「和而不同」的秩序理念仍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2014年APEC峰会期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时强调的「亲诚惠容」理念,可视作对朝贡文化中互利要素的现代转化。

网络扩展解释二

《朝贡》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等。

什么是《朝贡》

《朝贡》是指古代朝野关系中,国家或地区向中央政权进贡的行为。通常是作为臣国或属国向中央政权表示忠诚和归属的一种方式。

拆分部首和笔画

《朝贡》的拆分部首为“贝”和“辰”,总共有11个笔画。

来源

《朝贡》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左传》等文献。

繁体

《朝貢》(繁體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写法中,朝贡的“贡”字写作“貢”,形状略有不同。

例句

1. 作为对国王的尊敬,该国全体臣民都参与了朝贡仪式。

2. 那个时代,中国是许多邻国的朝贡对象。

组词

朝贡礼仪、朝贡国、朝贡使团

近义词

进贡、孝贡、贡献

反义词

侵略、反贡、背离

别人正在浏览...

白版白夷辩义逋贷卜第长吁禅味陈镜开宠遇出岔子杵臼蹙頞呆性达磨到错调取敦水翻拆翻砂风速干岗古钗脚雇工归去来子呙堕髻呼謈祸灾讲好徼荣骄姿济馋都护解化儆畏紧治儁爽吏用麻尾雀默吟柰花坯销七宝辇轻媚青童神沁人肺腑楸枰润朗散气盛夏深旨摄影师手毕霜简束袵堂陛忘形响振崄峻县帖先茔销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