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叮咛的意思、叮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叮咛的解释

[give carerul instructions repeatedly] 叮嘱,告诫

乃叮咛而去。——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详细解释

(1).再三嘱咐。 唐 寒山 《诗》之二一六:“自古多少圣,叮嚀教自信。” 宋 康与之 《满江红·杜鹃》词:“镇日叮嚀千百遍,只将一句频频説:道不如归去不如归,伤情切。”《红楼梦》第一一七回:“ 平儿 等不免叮嚀了好些话。只有 巧姐儿 惨伤的了不得。” 柯岩 《特邀代表》:“从此,每次回家前后全班互相叮咛:回家可别犯错误呀,可要按时返校呵。”

(2).犹殷勤。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僧晏通》:“过者 易定 军人也,即下马熟视,悦其都冶,词意叮嚀,便以后乘挈行焉。” 唐 鲍溶 《范真传侍御累有寄因奉酬》诗之五:“闻道中山酒,一杯千日醒。黄鶯似传语,劝酒太叮嚀。”

(3).仔细。 元 无名氏 《符金锭》第三折:“我这里叮嚀覷了他模样,办着片志诚心便央。” 元 马致远 《耍孩儿·借马》套曲:“马儿行嘱付叮嚀记:鞍心马户将伊打,刷子去刀莫作疑。”

(4).分明;清楚。《敦煌曲·太子入山修道赞》:“宫中闻唤太子声甚叮嚀。” 元 王实甫 《破窑记》第四折:“我今日叮嚀的説破,教你仔细的皆知。”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二折:“我对着这烛底花前説叮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叮咛是汉语中一个常用动词,指反复嘱咐、叮嘱,强调以恳切的态度提醒对方注意某事。该词由两个同义语素“叮”和“咛”组成,均表示言语上的关切,叠加使用后强化了情感色彩。以下是具体解析:

  1. 释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叮咛”指“反复地嘱咐”,常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或亲密关系者之间的关切提醒。例如:“母亲叮咛他雨天注意安全。”其核心语义包含“不厌其烦”和“情感关切”两层内涵。

  2. 结构与用法

    从构词法看,“叮”原指昆虫咬刺,引申为言语的“反复强调”;“咛”为形声字,从口宁声,本义为低声细语。二者结合后,构成联合式复合词,多作谓语,后可接宾语或补语。如:“老师叮咛再三”“叮咛孩子过马路要小心”。

  3. 近义词辨析

    与“嘱咐”相比,“叮咛”更强调反复性和情感浓度(如:离别时叮咛);“叮嘱”则侧重具体内容的明确性(如:叮嘱带好文件)。

  4. 文化内涵

    在传统文化中,“叮咛”常见于诗词与书信,如唐代裴夷直《水亭》诗“主人朝谒早,贪养汝南鸡,不为邻房瘦,唯有慈悲啼”,以“叮咛”表达对事物的深切关怀,体现汉语重人伦情感的特点。

  5. 权威用例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中,薛宝钗对宝玉道:“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将‘不可早夭’四字时时叮咛?”此处通过叮咛展现人物关系的亲密与关怀。

网络扩展解释

“叮咛”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īng níng,主要作动词使用。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核心释义
    指反复嘱咐、告诫,强调通过口头提醒让对方重视某事。例如:“临行前,母亲再三叮咛他注意安全。”

  2. 近义词
    叮嘱、嘱咐、嘱托、吩咐。
    反义词:无语


二、延伸含义

  1. 殷勤(古义)
    在唐代文学中,“叮咛”可表示态度恳切或殷勤。例如:

    • 唐·鲍溶《范真传侍御累有寄因奉酬》:“劝酒太叮咛。”
  2. 仔细(古义)
    元代文学中,该词还可表示细致观察或谨慎行事。例如:

    • 元·马致远《耍孩儿·借马》:“马儿行嘱付叮咛记。”

三、用法与例句

  1. 现代用法
    多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的关切提醒。例如:

    • “父亲的叮咛虽简短,却比千言万语更有分量。”
  2. 文学引用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乃叮咛而去。”
    • 唐·寒山《诗》:“叮嚀教自信。”

四、总结

“叮咛”以反复劝诫为核心含义,兼具古汉语中的“殷勤”与“仔细”之意。其用法既体现人际关系的关切,也常见于文学作品中增强情感表达。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汉典》《搜狗百科》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暗袭拜折子辨讼惨劫侧媚承兴吃老本抽屉出乖露丑楚醅疵污店号法见纲曹甘埚官讳关情脉脉鹳鹊归告合食混通艰苦卓绝忌惮酒在心头,事在肚里峻迁困倦老头儿乐礧礧泪踪梨花梦陵壑凌迈临难不惧满谰鸣玉谿牛衣泣逆治情报气杀钟馗区寰三王墓删采庭诰踢团圞投酒团聚团鱼讬政玩儿不转瓦甑无把臂无复乌嘑下吏掀轰陷入泻邪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