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飞遁的意思、飞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飞遁的解释

(1).亦作“ 飞遯 ”。飘然远引。《文选·张衡<思玄赋>》:“ 文君 为我端蓍兮,利飞遯以保名。” 李善 注:“遯,卦名也。上九曰,飞遯,无不利,谓去而迁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之一:“飞遯离俗,澄神定灵。” 唐 王昌龄 《悲哉行》:“始悟海上人,辞君永飞遁。” 康有为 《赠陈镇南编修兄》诗:“孤生性廓落,飞遯甘隐伏。”

(2).指飘然远引者;隐士。 晋 陆机 《招隐》诗:“驾言寻飞遁,山路鬱盘桓。”

(3).飞快逃避。 郭沫若 《山中杂记·鸡雏》:“看见只有两只鸡雏张皇飞遁着,还有一只又不见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飞遁(fēi dùn)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双层含义的复合词,既包含字面动作描述,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象。其释义可概括为以下两方面:


一、字面本义:飞离遁走

指快速逃离或隐退的行为状态,强调动作的迅捷与隐匿性。

例证:

“见机不妙,乃飞遁而去。”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此义项突出物理空间的脱离,常见于描述人物躲避灾祸或急迫离开某地的场景。


二、文化引申义:超然隐逸

特指道家思想中远离尘世、遁迹修仙的精神追求,蕴含超凡脱俗的哲学内涵。

例证:

  1. 隐逸避世

    《淮南子·精神训》以“飞遁离俗”形容隐士超脱凡尘的姿态,体现对世俗桎梏的主动疏离。

  2. 游仙意象

    曹植《七启》中“飞遁离俗”将“飞遁”与羽化登仙关联,成为文学中修道成仙的经典符号。

  3. 《昭明文选》篇名

    东汉张衡以《思玄赋》抒写遁世之志,后人辑录时直接以“飞遁”为题,强化其文化符号意义。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纸质版)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
  2. 《汉语大辞典》(网络版)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3. 《中国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电子资源
  4. 《昭明文选》中华书局点校本

(注:因古籍原文链接需定向至专业数据库,此处标注文献版本信息以供溯源。)

网络扩展解释

“飞遁”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飞遁”由“飞”(迅速行动)和“遁”(逃避、隐退)组合而成,核心意义为飘然远引、逃避现实或困境,常用于形容主动脱离世俗、归隐避世的行为。

二、引申含义

  1. 隐士的代称
    指代那些选择远离尘嚣的隐士,如《文选·张衡〈思玄赋〉》中“利飞遁以保名”,强调通过隐退保全名节。
  2. 快速逃避
    在部分语境中,也可表示迅速逃离某种不利处境,带有消极逃避责任的含义。

三、文学与历史背景

该词常见于古典文学,如三国曹植《七启》中“飞遁离俗,澄神定灵”,借以表达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其起源与《易经》中的“遁卦”相关,卦象“上九”爻辞提到“飞遁,无不利”,象征退避以趋吉避凶。

四、例句参考

提示:不同语境下该词的感情色彩可能变化,需结合具体文本判断其褒贬倾向。

别人正在浏览...

犴庭白帢苍兕超高频趁迭吃肥丢瘦楚焞点评顶冠束带都咸短咏堕媮二水凤毫富钩公位黄光毁缺昏荒健仆交杯盏焦萧疾伶金柜九典九译局蠼开兑可离榼牙料嘴琅璆连漉螺蛳壳里做道场马伏曼胡氓隶门荫蓬檐普降墙头齐轨情愿琼珉厹由戎捷商客杀身世服诗祸石绒说是私痛缩气宿头铜叶万夫旺年无间可乘无是无非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