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公藤的意思、丁公藤的详细解释
丁公藤的解释
通草的别名。即丁翁。又名丁公寄。《南齐书·孝义传上·乐颐》:“﹝ 解仲恭 ﹞母病经时不差,入山採药,遇一老翁语之曰:‘得丁公藤,病立愈。’”《南史·孝义传上·解叔谦》:“﹝ 谦 ﹞乃求访至 宜都郡 ,遥见山中一老公伐木,问其所用,答曰:‘此丁公藤,疗风尤验。’”
词语分解
- 丁的解释 丁 ī 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丁是丁,卯是卯。 成年男子。 人口。 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园丁。 丁 ē 〔丁丁〕象声词,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的声音。 笔画数:; 部首:一;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丁公藤是一种中药材,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丁公藤是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 obtusifolia Benth.)或光叶丁公藤(Erycibe schmidtii Craib)的干燥藤茎,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或片后晒干入药。
二、植物形态
- 外观特征:
为常绿木质藤本,茎干灰褐色或黄褐色,幼枝有明显棱角;叶片革质,椭圆形或倒卵形,全缘无毛,叶脉下表面微凸。
- 花果特征:
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小,白色或黄白色,6-8月开花;浆果椭圆形,成熟后呈黑色。
三、药用特性
- 性味归经:辛、温,有小毒;归肝、脾、胃经。
- 功效: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主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打肿痛。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6克)或浸酒(如丁公藤风湿药酒)。
- 外用:浸酒擦拭患处。
四、注意事项
- 本品有毒,过量可能引起强烈发汗或虚弱,需遵医嘱。
- 不宜与同名植物混淆(如“丁公寄”为通草别名,与丁公藤不同)。
如需更详细的中药配伍或植物学信息,可参考权威药材图鉴或《中国药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丁公藤》是指一种中药材,也叫做丁公藤藤本植物。下面是关于丁公藤的一些常见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丁公藤的拆分部首是艹,总共有17个笔画。
来源:丁公藤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如广东、广西等地。它是一种藤本植物,常生长在山地或林缘。
繁体:丁公藤的繁体字是丁公藤,拆分部首和笔画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丁公藤的汉字写作丁功藤,其中的“公”字在现代汉字中写作“功”。
例句:丁公藤在中医药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来治疗风湿病和关节炎等疾病。
组词:丁公藤可以和其他草药搭配使用,如丁香、藤黄等。
近义词:丁公藤的近义词包括丁香藤和中华丁香。
反义词:丁公藤没有明确的反义词。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我会很乐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