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公藤的意思、丁公藤的詳細解釋
丁公藤的解釋
通草的别名。即丁翁。又名丁公寄。《南齊書·孝義傳上·樂頤》:“﹝ 解仲恭 ﹞母病經時不差,入山採藥,遇一老翁語之曰:‘得丁公藤,病立愈。’”《南史·孝義傳上·解叔謙》:“﹝ 謙 ﹞乃求訪至 宜都郡 ,遙見山中一老公伐木,問其所用,答曰:‘此丁公藤,療風尤驗。’”
詞語分解
- 丁的解釋 丁 ī 天幹的第四位,用于作順序第四的代稱:丁是丁,卯是卯。 成年男子。 人口。 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園丁。 丁 ē 〔丁丁〕象聲詞,形容伐木、下棋、彈琴的聲音。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丁公藤是一種中藥材,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丁公藤是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 obtusifolia Benth.)或光葉丁公藤(Erycibe schmidtii Craib)的幹燥藤莖,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或片後曬幹入藥。
二、植物形态
- 外觀特征:
為常綠木質藤本,莖幹灰褐色或黃褐色,幼枝有明顯棱角;葉片革質,橢圓形或倒卵形,全緣無毛,葉脈下表面微凸。
- 花果特征:
聚傘花序腋生或頂生,花小,白色或黃白色,6-8月開花;漿果橢圓形,成熟後呈黑色。
三、藥用特性
- 性味歸經:辛、溫,有小毒;歸肝、脾、胃經。
- 功效:祛風除濕、消腫止痛,主治風濕痹痛、半身不遂、跌打腫痛。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湯(3-6克)或浸酒(如丁公藤風濕藥酒)。
- 外用:浸酒擦拭患處。
四、注意事項
- 本品有毒,過量可能引起強烈發汗或虛弱,需遵醫囑。
- 不宜與同名植物混淆(如“丁公寄”為通草别名,與丁公藤不同)。
如需更詳細的中藥配伍或植物學信息,可參考權威藥材圖鑒或《中國藥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丁公藤》是指一種中藥材,也叫做丁公藤藤本植物。下面是關于丁公藤的一些常見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丁公藤的拆分部首是艹,總共有17個筆畫。
來源:丁公藤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南方地區,如廣東、廣西等地。它是一種藤本植物,常生長在山地或林緣。
繁體:丁公藤的繁體字是丁公藤,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丁公藤的漢字寫作丁功藤,其中的“公”字在現代漢字中寫作“功”。
例句:丁公藤在中醫藥中有廣泛的應用,可以用來治療風濕病和關節炎等疾病。
組詞:丁公藤可以和其他草藥搭配使用,如丁香、藤黃等。
近義詞:丁公藤的近義詞包括丁香藤和中華丁香。
反義詞:丁公藤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