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丁公藤的意思、丁公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丁公藤的解釋

通草的别名。即丁翁。又名丁公寄。《南齊書·孝義傳上·樂頤》:“﹝ 解仲恭 ﹞母病經時不差,入山採藥,遇一老翁語之曰:‘得丁公藤,病立愈。’”《南史·孝義傳上·解叔謙》:“﹝ 謙 ﹞乃求訪至 宜都郡 ,遙見山中一老公伐木,問其所用,答曰:‘此丁公藤,療風尤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丁公藤,在漢語詞典及中醫藥學中具有明确釋義,是一種傳統藥用植物的名稱。以下從詞典釋義、植物學特征及藥用價值三方面進行詳細說明:


一、詞典釋義

丁公藤(拼音:dīng gōng téng)

指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 obtusifolia Benth.)或光葉丁公藤(Erycibe schmidtii Craib)的幹燥藤莖。其名稱最早見于明代《本草綱目》,李時珍記載:“丁公藤,生高山中,莖如馬鞭,葉似杏葉而圓。”其名可能源于早期發現者或藥用功效的俗稱。


二、植物學特征

  1. 形态

    木質藤本植物,莖圓柱形,表面灰黃至灰褐色,具縱溝紋;葉片革質,橢圓形或倒卵形;花小,白色或淡黃色,聚傘花序;果實為漿果,球形。

  2. 分布

    主産于中國廣東、廣西、雲南等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常見于山地密林或溪邊灌叢中。


三、藥用價值(載于權威典籍)

  1. 性味歸經

    辛,溫;有小毒。歸肝、脾經。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

  2. 功效與應用
    • 祛風除濕:用于風濕痹痛、半身不遂,常與桂枝、威靈仙配伍。
    • 消腫止痛:外用治跌打損傷、瘀腫疼痛。

      來源:《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3. 現代研究

    含東莨菪内酯、丁公藤堿等成分,具有抗炎、鎮痛及免疫調節作用。

    來源:《中國藥用植物志》(科學出版社)


四、注意事項

本品有毒,需炮制後使用,孕婦及體虛者禁用。臨床用藥須遵醫囑。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丁公藤是一種中藥材,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丁公藤是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 obtusifolia Benth.)或光葉丁公藤(Erycibe schmidtii Craib)的幹燥藤莖,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或片後曬幹入藥。

二、植物形态

  1. 外觀特征:
    為常綠木質藤本,莖幹灰褐色或黃褐色,幼枝有明顯棱角;葉片革質,橢圓形或倒卵形,全緣無毛,葉脈下表面微凸。
  2. 花果特征:
    聚傘花序腋生或頂生,花小,白色或黃白色,6-8月開花;漿果橢圓形,成熟後呈黑色。

三、藥用特性

四、注意事項

  1. 本品有毒,過量可能引起強烈發汗或虛弱,需遵醫囑。
  2. 不宜與同名植物混淆(如“丁公寄”為通草别名,與丁公藤不同)。

如需更詳細的中藥配伍或植物學信息,可參考權威藥材圖鑒或《中國藥典》。

别人正在浏覽...

薄膜拔舍八一建軍節表面張力朝中措秤盤持權合變侈縱穿度春影達哈單丁道德臘大西米電子音樂頓跌二十四番花信風貳宗法缽肥茁符官洑洄工齡狗矢規矩繩墨桂秋果餌河漢江淮侯門花簇換鵝鹘嘲誨迪交竹節損痙攣酒蟹極治絹估眷侍教開山教主靠泊科派樂業安居夢撒撩丁漂疽窮困潦倒日記帳鋭進深敏社師訴聞探夥桃竹簟隤納瓦窦玩興武生霧袖先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