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伏读的意思、伏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伏读的解释

谓恭敬地阅读。“伏”为表敬之词。《孔丛子·杂训》:“ 子思 在 鲁 ,使以书如 卫 问 子上 , 子上 北面再拜,受书伏读。”后世臣下阅读帝王诏书 清 俞正燮 《<澳门纪略>跋》:“昔尝伏读 圣祖仁皇帝 康熙 五十五年十月辛亥圣训。”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伏读”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伏读”指恭敬地阅读,其中“伏”是表敬词,表达对阅读对象的尊重。该词常见于古代文献,多用于下级对上级、臣子对帝王文书的阅读场景。例如《孔丛子·杂训》记载:“子上北面再拜,受书伏读”,展现了对书信的庄重态度。


二、词源解析

  1. “伏”的本义
    根据甲骨文字形,“伏”由“人”和“犬”构成,本义为猎手带猎犬隐蔽伺机(《说文解字》注“司也”),后引申为俯身、恭敬的姿态。
  2. “读”的含义
    指阅读、诵读,此处强调对文字内容的仔细理解。

三、历史用例

  1. 古代书信往来
    如《孔丛子》中子思派人送信至卫国,收信人“伏读”以示尊敬。
  2. 臣子对帝王诏书
    清代俞正燮在奏折中写道“伏读圣祖仁皇帝圣训”,体现臣子对皇帝文书的恭敬态度。

四、应用场景


五、近义词与关联词

通过词源与历史用例可见,“伏读”不仅体现古代礼仪,还反映了汉字中“伏”字从狩猎到表敬的语义演变。

网络扩展解释二

伏读(fú dú)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语,它指的是暗中静候、等待的意思。下面是关于伏读的部首拆分和笔画信息,以及一些与伏读相关的内容: 部首拆分:伏(亻+录)读(讠+旦) 笔画数:伏(7画)读(12画) 来源:伏读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字演变。古时候,伏读的汉字写法和现代稍有不同,具体为「伏讀」。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写法发生了变化,从繁体字「伏讀」演变成了现代简体的「伏读」。 繁体字:伏讀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伏读的古时候汉字写法为「伏讀」。 例句:他在旁边伏读着,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发表意见。 组词:伏身、伏案、伏地、伏击等。 近义词:等候、守候、观察等。 反义词:出击、行动、进攻等。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我愿意继续帮助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