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法身的意思、法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法身的解释

(1).佛教语。梵语意译。谓证得清净自性,成就一切功德之身。“法身”不生不灭,无形而随处现形,也称为佛身。各乘诸宗所说不一。《大般泥洹经·如来性品》:“知如来法身,长存不变易。”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十八:“言法身者,解有两义:一显本法性以成其身,名为法身;二以一切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为法身。”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劫比他国》:“尝闻佛説,知诸法空,体诸法性,是则以慧眼观法身也。”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一章:“法身者,圣人成道之神明耳。”

(2).指高僧之身。 唐 卢简求 《杭州盐官县海昌院禅门大师塔碑》:“法身魁岸,相好庄严,眉毛紺垂,颅骨圆耸。”

(3).旧指修炼得道之身。 明 张纶 《林泉随笔》:“ 俞氏 则谓跨火不焦,入水不濡,道成之后,法身则然,岂可以血肉之躯投畀水火乎?”《西游补》第十六回:“ 行者 一时难忍,现出大闹天宫三头六臂法身,空中乱打。”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法身是佛教核心概念之一,属于佛陀“三身”(法身、报身、化身)中的最高层次。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法身(梵语:dharma-ka^ya,巴利语:dhamma-ka^ya)指佛陀证悟的终极真理本体,包含无漏法、正法与自性真如如来藏。其特性为不生不灭、无形无相却可随缘显现,常用明镜、明月比喻其清净本质。

二、核心特征

根据《成唯识论》等典籍,法身具五相:

  1. 转依为相:超越杂染,显现清净;
  2. 白法所成为相:通过六波罗蜜圆满成就十种自在(如寿、心、业等);
  3. 无二为相:超越有无、有为无为等对立;
  4. 常住为相:真如清净,永恒不变;
  5. 不可思议为相:超越世俗思维,需内证体悟。

三、分类与延伸

  1. 总相法身:包含“理法身”(真如之理)与“智法身”(证悟之智),是功德法体的总依;
  2. 别相法身:专指自性身,即清净法界的真如本体;
  3. 三身关系:法身为根本,报身(功德显现)、化身(应机示现)皆源于法身。

四、修行意义

成就法身需圆满六波罗蜜:

五、宗派差异

如需更完整文献考据,可参考《大乘义章》《佛地经论》等典籍(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法身

法身一词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术语,它包含着深刻的哲学含义。在佛教中,法身是指佛法的本质和真实体现,也可以理解为佛陀的真我或本体。

拆分部首和笔画

《康熙字典》中将法身的部首归类为「水」,它的部首是「氵」。法身的两个字分别有5个和7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法身一词最早出现在佛教经典中,是由印度佛教经典译入汉语后形成的。在繁体字中,「法身」的写法为「法身」。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演变过程中,「法身」一词的写法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基本保持着现代汉字的形态。

例句

1. 佛教中的法身是指佛法的本体。

2. 修行者要通过修行,开悟到法身的真实存在。

3. 佛陀所说的法身是超越世俗的存在。

组词

法身可以和其他词汇组合形成新的意义,例如:

1. 法身菩提:指通过开悟法身达到菩提境界。

2. 法身清净:指法身的本性纯净无染。

3. 法身妙用:指法身的智慧和力量的具体体现。

近义词

法身的近义词有法性、佛性、如来性等,它们都指向佛陀或佛法的本质。

反义词

与法身相对的反义词是化身,化身指的是佛陀或菩萨以不同形象显现于世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

蔼然仁者百虑百禽杮柎碧涧羹残部沧波愁布袋传授蠢戾丹砂大穣钉牢冬箑夏裘耑候反走锋面负席格林纳达弓小搆会乖滑过君果子露姑妄言之鼓舞欢忻海沸山裂红楼检坐胶饧急件酒敌九轮跼敛开土客席昆阍猎碣淋沥隆贶隆曦芦簰门桄摹袭女博士盼念亲就劝业场山表社会控制适愿桃叶女踏游天羊通事舍人童牙外延危忧显轨小脚船